太陽大,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重是地球的20倍。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里,所以從地面看太陽比地球小。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了日地距離,再從地球上測得太陽圓面的視角直徑,從簡單的三角關係就可以求出太陽的半徑為69.6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
天文學家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質量和它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徑及週期,還可以推算出太陽的質量為1.989×10³⁰千克,這個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並且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
由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可以計算出太陽平均密度為1.409克/釐米³,約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陽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於2.739810釐米/秒,約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個人站在太陽表面,那麼他的體重將會是在地球上的20倍 。
拓展資料: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
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執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太陽大,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重是地球的20倍。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里,所以從地面看太陽比地球小。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了日地距離,再從地球上測得太陽圓面的視角直徑,從簡單的三角關係就可以求出太陽的半徑為69.6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
天文學家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質量和它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徑及週期,還可以推算出太陽的質量為1.989×10³⁰千克,這個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並且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
由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可以計算出太陽平均密度為1.409克/釐米³,約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陽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於2.739810釐米/秒,約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個人站在太陽表面,那麼他的體重將會是在地球上的20倍 。
拓展資料: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
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執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