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燭照隱幽
-
2 # 亦有所思
翻譯
謁荊公不遇謁:求見,拜見之意,通常是年齡低的人拜見長者,或者官職低的人求見長官。比如劉克莊《念怒嬌》“肯謁侯門王邸。”,比如杜甫《別蔡十四》“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
荊公:王安石被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荊公。比如蘇泂《金陵雜興》“半山松菊略能存,猶有荊公舊墨痕。”如楊公遠《紅梅》“荊公詩句休拈出,北地人今已熟看。”(就是牆角數枝梅那首詩)
不遇,沒有見到,沒有碰到。這個傾向於主人不在所以沒有看到,而不是在而不見不想看到。比如賈島就有一首《尋隱者不遇》,白居易也有一首《晚出尋人不遇》
春江渺渺抱檣流,春江,春天的江水。比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比如蘇東坡《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渺渺:微遠,幽遠,王安石《憶金陵》“想見舊時遊歷處,煙雲渺渺水茫茫。”因為王安石的詩作流傳很廣,所以作者應當就是直接引用王安石的用詞,來暗中表示一種推崇。
抱檣,可以理解為一種修辭,就是抱著船上的帆。檣既使桅杆,也是帆。小可認為在這裡指帆,因為有風,所以帆是鼓起來的,形成一個弧形,因此才稱之為“抱”。
菸草茸茸一片愁。菸草,就是煙霧中的草叢,有時也可以理解為漸行漸遠可見的芳草。比如賀鑄《青玉案》“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茸茸:形容前面的“菸草”生長茂密,比如白居易《天津橋》“柳絲嫋嫋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
一片愁:把前面的一片茸茸的菸草修辭成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柳花:有兩解,一是指柳樹之花,為黃色。二是指柳絮,柳花之實,為白色。古人多混用,此詩帶有“吹盡”二字,應當是指柳絮。比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秦少游《虞美人》“只有柳花無數、送歸舟。”
巧的是,李白那一首也是說金陵,所以小可認為這一句存在典故,典故就是李白那首詩。
人不見,指作者一直等王安石回來,卻沒有等到。
春旗催日下城頭。春旗,即青旗,春為東,為木,所以旗子顏色與春天相同。一般是指盛大活動或節日官方做的旗子。有時也指酒旗,比如錢惟演《送高學士知越》“雲迷水館春旗潤,樹繞山城暝角深。”
催日:催促太陽落山,指黃昏時分,暗示一直等待。
下城頭:夕陽在城頭方向落下去。
從此句看,並沒有說這個春旗是在城上(青旗),還是在水邊(酒旗),但小可傾向於是青旗,因為王之道《蝶戀花》有一句“城上春旗催日暮。柳絮沾泥,花蕊隨流去。”,如果旗在城上,那麼“催日”便顯得更合邏輯。
因此,全詩翻譯如下
船帆寧靜,似與幽遠春江同遊,
遠方水岸,草叢茂密一如輕愁。
風吹柳絮,依然不見荊公回返。
日落時分,只有青旗還在城頭。
回覆列表
謁荊公不遇
方惟深 (宋)
春江渺渺抱檣流,菸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春旗催日下城頭。
譯文牆外,一江春水緩緩流淌;籬邊,綠草茸茸惹人惆悵。柳花飛盡,主人還不歸來;那黑布酒旗在黃昏中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