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ocan5

    從目前本田CIVIC的拆車情況,與海外版CIVIC進行對比可以明顯發現,前後防撞梁減配,後排座椅鋼板缺失,車架鋼材剛性不足,是明顯的偷工減料,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不把中國消費者當人看

  • 2 # 汽車天涯

    CIVIC在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出現B柱斷裂,到底是不是偷工減料,其實是有據可查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IIHS和C-IASI在側面碰撞上有何不同。

    將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中心)所採用的2017版《車內乘員安全指數側面碰撞試驗規程》與IIHS進行了對比分析,側面碰撞考核考核要求別無二致。

    這個標準意味著什麼?以被稱為最接近E-NCAP的2018版C-NCAP為例,其MDB質量達到1500kg,比《2018版》還要多出100kg。另外,其撞擊橫樑(模擬前防撞梁)最上距離地面的高度為582mm,和《2018版》相當。可以看到,這三家在碰撞高度上不約而同選擇了600mm,這是因為對大多數車型來說,變形最大的區域就在550~750mm範圍。所以說,中保研的測試標準是很嚴格的。

    “IRD值”會帶來什麼影響?

    C-IASI和IIHS都會對不同軸距的車型會設定不同的碰撞參考距離,以權衡軸距對碰撞帶來的影響(軸距會影響駕駛員在車內的位置)。CIVIC的軸距為2700mm,IRD值為154.8cm,而CIVIC前軸到B柱的距離為162.0cm。就好比切肉,不能豎著刀切,否則很難切開肉,要傾斜一點角度才行。

    同理。碰撞時撞擊點和B柱未完全相對,和切肉一樣存在剪下力(一般來說錯位越大,在末端越容易出現變形),B柱更容易“切開”。

    舉個例子,CAMRY軸距為2775mm,IRD值為158.55cm,而它的前軸到B柱的距離為158.57cm,幾乎是正面碰撞。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這種錯位給CIVICB柱發生斷裂埋下了隱患。

    還有其他原因嗎?

    以上是外因,肯定還有內因。美版CIVIC在B柱加強版、門檻外板、側圍上邊梁處均採用了熱成型鋼,強度達到1500Mpa,B柱下部做了軟區設計,一方面能在主碰撞區經受巨大的能衝擊力,另一方面能將力量轉移到B柱下端進而轉移到地板上。

    而本次C-IASI測試,CIVICB柱斷裂的部位並不在“軟區”,這不禁讓人懷疑中國產化後並沒有所謂的“硬區”和“軟區”之分,同時“硬區”的強度也有可能不夠好。

    但國內我們並未找到相關的介紹(白車身強度分佈圖),僅就文字部分來看,這部分的描述顯然要收斂一些。——“第十代CIVIC的車身扭轉剛性相對於第九代車型有了足足25%的提高。這主要得益於結構的最佳化和近乎鋪張的使用高成本材料。第十代CIVIC的超高張力鋼材(屈服強度大於980MPa的鋼材)使用比例達到12%。”

    總結

    所以,CIVIC這次B柱斷裂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中國產化後參考了2015版C-NCAP測試標準,而《2015版》因為標準不嚴格,並不足以暴露問題。

    注:CIVIC僅參加過兩次C-NCAP的碰撞測試。

    相比於美版CIVIC,中國產化後的CIVIC很大可能降低了車身材料的使用標準。至少從斷裂區看,並沒有發生在“軟區”就是值得大家懷疑的一點。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外因的影響,從C-IASI的測試標準看,它的考核難度已經達到了IIHS相同水平,而後者一直被認為是最嚴碰撞安全機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雲是死在什麼地方的?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