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空巢青年一枚,不過即將要過了空巢青年的年齡界限,進入空巢中年的行列了,博士的時候有室友相伴,暑假回家了就自己一個人待著。目前,除了外出見同學、同事、學生外,就在家碼字、玩手機(聊微信)、改報告和論文、在悟空上回答問題,還真沒有覺得孤獨過。我是一個人一個空間裡呆一個月(有吃有喝有電腦有網)都不覺得孤獨的人,可能是自己獨處貫了,跟不熟悉的人一起要各種適應,各種討好,很多時候疲於應付,尤其是女性朋友之間為了相互迎合,買相同牌子的衣服和化妝品,然後各種八卦自己身邊的人,這種無用而浪費時間的社交是降低智商的一種行為。
其實,人生而孤獨,獨處不可怕,無所事事才可怕。每天有各種事情充實著,應該不覺得孤獨吧,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下班後回到家中,自己一個人,十分疲乏,倒沙發就睡,迷迷糊糊的睡,沒有人叮囑,沒有人關心,當時覺得很孤單,但是那種無所事事,心理空落落,期待人陪的心理,感覺跟孤獨還不是一碼事,是空虛寂寞冷,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孤獨。其實空巢青年空的是一種心境,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失落和無所適從。
因此,充實內心,豐富自己的生活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辦法,尤其是下班的時間的合理安排,不能下班以後回到家,就倒床不起。很多空巢青年養成了看劇、刷朋友圈、玩遊戲的習慣,我一個人的時候除了愛睡覺,對電視劇、遊戲全不感興趣,但刷朋友圈相對非常頻繁。
因此我準備把在家的時段,按照成學校的作息時間進行劃分,早上有任務的時候五點多起床,開始修改和寫論文、看文獻,我寫論文的時段一般在早上進行,清晨起床之後是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候,寫到8點多,然後吃早飯,一般是一杯芝麻糊,兩片面包搞定了。然後去小區溜達半小時,買點中午吃的菜,回來9點左右,開始看看手機,看下悟空的內容和微信貼子,然後進入狀態寫或者看文獻,寫或看一個小時候左右起來動動,然後到中午11點30 半做飯,聽音樂,吃飯。到12點半洗碗完畢,午睡一個小時左右,1-2點左右起來又去小區溜達一會兒,不到3點回來繼續刷刷手機或者工作。然後傍晚會去小區外面溜達買菜回來做飯,晚上學學英語或者修改論文,然後到11點多睡覺。總之每一天都如此迴圈,非常充實。
貌似我把一個空巢青年的生活過得不像空巢青年。個人認為空巢不可怕,空心才可怕,其實有些人生來性格孤僻,適合一個人的生活。獨處尤其是冥想,有利於一個人的精神昇華,靜坐冥想是佛家的一種修行方法,現代好多行業是不必與人面對面接觸,就能完成。
我就是空巢青年一枚,不過即將要過了空巢青年的年齡界限,進入空巢中年的行列了,博士的時候有室友相伴,暑假回家了就自己一個人待著。目前,除了外出見同學、同事、學生外,就在家碼字、玩手機(聊微信)、改報告和論文、在悟空上回答問題,還真沒有覺得孤獨過。我是一個人一個空間裡呆一個月(有吃有喝有電腦有網)都不覺得孤獨的人,可能是自己獨處貫了,跟不熟悉的人一起要各種適應,各種討好,很多時候疲於應付,尤其是女性朋友之間為了相互迎合,買相同牌子的衣服和化妝品,然後各種八卦自己身邊的人,這種無用而浪費時間的社交是降低智商的一種行為。
其實,人生而孤獨,獨處不可怕,無所事事才可怕。每天有各種事情充實著,應該不覺得孤獨吧,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下班後回到家中,自己一個人,十分疲乏,倒沙發就睡,迷迷糊糊的睡,沒有人叮囑,沒有人關心,當時覺得很孤單,但是那種無所事事,心理空落落,期待人陪的心理,感覺跟孤獨還不是一碼事,是空虛寂寞冷,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孤獨。其實空巢青年空的是一種心境,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失落和無所適從。
因此,充實內心,豐富自己的生活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辦法,尤其是下班的時間的合理安排,不能下班以後回到家,就倒床不起。很多空巢青年養成了看劇、刷朋友圈、玩遊戲的習慣,我一個人的時候除了愛睡覺,對電視劇、遊戲全不感興趣,但刷朋友圈相對非常頻繁。
因此我準備把在家的時段,按照成學校的作息時間進行劃分,早上有任務的時候五點多起床,開始修改和寫論文、看文獻,我寫論文的時段一般在早上進行,清晨起床之後是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候,寫到8點多,然後吃早飯,一般是一杯芝麻糊,兩片面包搞定了。然後去小區溜達半小時,買點中午吃的菜,回來9點左右,開始看看手機,看下悟空的內容和微信貼子,然後進入狀態寫或者看文獻,寫或看一個小時候左右起來動動,然後到中午11點30 半做飯,聽音樂,吃飯。到12點半洗碗完畢,午睡一個小時左右,1-2點左右起來又去小區溜達一會兒,不到3點回來繼續刷刷手機或者工作。然後傍晚會去小區外面溜達買菜回來做飯,晚上學學英語或者修改論文,然後到11點多睡覺。總之每一天都如此迴圈,非常充實。
貌似我把一個空巢青年的生活過得不像空巢青年。個人認為空巢不可怕,空心才可怕,其實有些人生來性格孤僻,適合一個人的生活。獨處尤其是冥想,有利於一個人的精神昇華,靜坐冥想是佛家的一種修行方法,現代好多行業是不必與人面對面接觸,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