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yw2020y

    實際上,人體能量的獲得就是透過氫和氧在生物膜上的結合實現的。不過細胞不會像自然界的化學反應那樣,一次性釋放完全部的能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將無法控制,相反,透過一系列的酶,完成多步生物反應,每步只釋放少量的能量。

    氫的來源: 細胞內參加能量代謝的氫並不是以H+形式存在,而是以與 NAD+、NAD+、FAD等這些輔酶結合在一起,表示為:NADH2、NADPH、FADH2,可以統稱為還原態氫,,這些還原態氫主要來源於糖脂代謝中的糖酵解、三羧酸迴圈和脂肪酸的β-氧化,還有其他一些反應。氧的來源:人體透過呼吸從外界獲得的氧,進入人體之後,隨著血液迴圈運輸,最終進入組織細胞內。

    那麼氫和氧的結合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呢?

    1961年,英國學者Peter Mitchell提出化學滲透假說(因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化學獎), 說明了電子傳遞釋出的能量用於形成一種跨線粒體內膜的質子梯度(H+梯度),這種梯度驅動ATP的合成。 這一過程概括如下:線粒體膜上的發生的氧化磷酸化反應使H+泵入膜間隙, 在膜間隙產生一高的H+ 濃度, H+透過ATP合酶流回到線粒體膜內,驅動ATP合酶合成ATP,ATP即人體的能量儲存形式。

    形象的說:大量H+在膜間隙儲存,相當於三峽大壩儲存了大量的水,水透過發電機組順流而下,驅動發電機發電。道理是完全相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讓青春流點淚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