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才小益達

    這種情況稱為“性反轉”。

    當激素髮生變化時,性別也會悄然改變,這種情況稱之為“性反轉”。事實上,在自然條件下,母鳥變公鳥是常有之事。不過,性反轉只發生在器官和外表的水平,而不涉及染色體性別。

    事實上,雞屬於鳥類,而鳥類在自然條件下,母鳥變公鳥不算太少見,公鳥變母鳥則要稀奇得多,這是因為只有雌鳥才存在生殖系統發育不對稱的現象。

    如果成年雌鳥的左側卵巢在外界刺激下病變損壞,則不再能產生足夠的激素,這時右側未分化的生殖系統原基不再受到激素的抑制,便發育為睪丸,雌鳥從而變成能生育的雄鳥, “牝雞司晨”的情況正是這麼出現的。更有甚者,如果一群母雞中長時間沒有公雞,那麼也有可能會出現其中一隻漸漸出現雄性特徵,最終成長為“好男兒”的情況,這大概是出於傳宗接代的壓力吧。

    性反轉不是鳥的專利

    最常見的性反轉動物莫過於黃鱔了,黃鱔寶寶孵出來時全都是女孩,長到兩歲多開始當媽媽,產卵後卵巢逐漸退化,慢慢變成大叔,一般來說,兩歲以內、體長35cm以下的黃鱔全是美女,而六歲以上、體長40cm以上的全是帥哥,而三四歲、體長36-38cm的黃鱔則公母都有。

    除了黃鱔,具有性反轉現象的魚類還有很多。紅鯛魚也就是加吉魚,通常由一條雄魚和一群雌魚組成一夫多妻制的家庭。如果作為“一家之主”的雄魚不幸喪生,那麼,妻妾們中的一條身體健壯的雌魚便會身材變粗、鰭變長、卵巢消失、精囊出現,變為雄性,從而又恢復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繼續繁衍後代。《海底總動員》中的主角尼莫——小丑魚,則與紅鯛魚相反,小丑魚的群體是由一對夫妻和許多還不具備生殖能力的後備雄魚組成的,雌魚體型明顯大於雄魚,一旦雌魚去世,雄魚就會變成雌魚,而後備中一條較為強壯的雄魚則替補上場。石斑魚、白頭翁魚等許多種魚類都有性反轉的能力。

    黃鱔的性反轉是一次性的,無法再從雄性變回雌性,而有一些貝類的雌雄變化更有趣,它們能根據水溫、營養狀況等因素反覆變來變去,真是年年歲歲貝相似,歲歲年年性不同。貝類的性別很複雜,有雌雄同體的,有雌雄異體的,還有雌雄異體還能變換性別的。

    擴充套件知識:

    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個體轉變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別個體的現象。性反轉只發生在生殖腺性別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徵的變化,而不涉及染色體性別。哺乳類生殖腺性別一經確定,則是永久性的,而且在生殖腺中生殖細胞只能朝向性染色體所決定的性別發育。目前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已經出現性反轉的表型,即染色體核型與表現出的性別不一致的現象。魚類、兩棲類也可出現有功能的性反轉。引起性反轉的因素很多,如動物的生理狀態,外界環境以及激素處理等。某些魚類也可在正常情況下出現雌雄同體以及自發性反轉。雌雄同體的個體具有兩個型別的性器官,其發育可先後交替,即“先雄後雌”或“先雌後雄”,後者更常見,如黃鱔。環境因子可誘導性反轉。例如從一種群內部去掉雄魚,能促使雌魚變成雄魚併產生正常的精子。注射睪酮可模擬這種性反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肖的來歷和哪一歷史事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