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器鑑定真知堂
-
2 # 手機使用者11783069212
不媚不睜以它們自已的器型釉色,與大自然及周圍的環境和協相處,這就是大宋官窯器物的精神,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
3 # 卓然堂
嚴格意義上的宋代官窯,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排第二,僅在北宋時期燒製,窯址應是在汴京附近,由於黃河多次氾濫而埋在泥沙之下,恐怕是永遠不會被發現了。
廣義上的宋官,包括南宋官窯,與北宋官窯不同,紫口鐵足,說明胎土不同,又分郊壇下及修內司,後者窯址已在杭州郊外發現。
存世宋官瓷多為故官舊藏,除了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外,民間偶有所見。主要特徵是單色釉,天青、米黃等,大開片,沒有金絲鐵線。
傳承有序的宋官瓷在拍場上多為七位數以上,但所謂傳承有序,無非是經過名家之手,或有名家背書,以別於近年仿品,而非真正是從宋朝一路傳承下來,所以說也有水份。
在鑑定方面,歷有官哥不分家之說。意思是兩類瓷器重疊之處頗多,但有金絲鐵線的開片多定為哥窯。近有人以儀器研究不同遺址的瓷片,與故宮藏品對比,試圖闡明宋官、哥瓷的關係。
應該提到的是,二十世紀初修建京漢鐵路時曾發現一批宋官瓷器,由於當時市場上突然出現久不見蹤跡的宋官,日本人以為是自己人的仿製品(日本人極喜宋瓷,時有人試仿),故未收購,導致這批官瓷大部分流向歐美。這恐怕是日本人在搶奪中國古董上唯一輸給歐美的一次。這批瓷器大多經倫敦的幾個古董商,流入私人藏家之手。近年來偶然釋出拍賣。
需要強調的是,這批官瓷,並未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西方藏界,也是有小圈子的,蛋糕不容圈外人分享。
所以,鑑和賞還是要掰開來,鑑定宋官瓷有一定難度,但並不影響欣賞宋官瓷的雋永風姿。
共同欣賞這幾件傳承有序(均有65年以上的記錄)的官瓷,第三件有可能是明仿。最後一件是哥窯,典型的金絲鐵線開片紋,與官窯不同。
宣告: 這幾件雖有傳承拍賣記錄,排除近仿,但並不代表已確定為宋瓷,這裡只是為說明宋官、哥瓷特徵。勿噴。
回覆列表
宋代官窯瓷器,廣義上講,五大名窯幾乎都是官窯,還有龍泉官窯,餘姚官窯等等,
狹義上講,也包括北宋官窯,南宋官窯。南宋官窯又包括修內司官窯,郊壇官窯。或許還有未發現的南宋官窯遺址,目前尚不可下定論。
北宋官窯,是宋徽宗親自下令建造的官窯。文獻記載“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北宋官窯是為了政和3年宋徽宗搞的文化工程祭祀而做的“新成禮器”。雖然學術界對他的存在有爭議,但北宋官窯無疑是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燒造年代太短只有15年不到,二是民間從未見過(北宋時)它是祭祀用禮器,三是靖康之變,金兵破汴京,把文物典章全部擄掠到了五國城。後來金人幾次遷都,再後來蒙古人滅金,損失殆盡。所以,目前,尚未能在故宮藏品中分辨出北宋官窯。這是陶瓷史上最大的謎題。等待有志者去研究。探討。
南宋官窯,分為修內司官窯和郊壇官窯。修內司窯址在1996年被發現於杭州老虎洞。郊壇官窯早在民國時期就被發現,可以遺物多流失了。南宋曾經為宮廷燒瓷的還有平江窯,餘姚窯,或許還有龍泉窯。
修內司官窯的特點,可見杜正賢先生的論著,他是考古發掘的領隊,做的是文物修復工作,有最高發言權。據筆者對杜先生公佈資料的研究,還有多次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現場觀摩,南宋官窯有幾個特點,一是打破了官窯無大器的結論,出土了不少25釐米以上的禮器。二是發現了一大批黃釉瓷器,這批東西南北故宮,全世界幾乎都沒有收藏完整器。如果這種黃釉瓷器整器被發現。那將是陶瓷收藏界一大盛事。三是所謂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者也的歷史定論,可能被改寫。修內司出土的幾乎一半都是灰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