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這首詩前兩句先寫葉後寫花。蘭葉細長,倒掛下來,形成圓環狀,故有“翠環”的說法。“翠”,既寫出蘭葉的顏色,又寫出蘭葉的柔嫩,這樣的蘭葉在春風的搖曳之下,自然體態嫋娜,舞姿悠美。蘭葉翠,蘭花,如蒼玉。蒼者,深綠色也。可見作者描寫中的蘭葉、蘭花,它們的色澤基本相似,因此形成色彩的和諧美,在落珠的滋潤下,碧玉般的蘭花晶瑩剔透,它們含嬌含羞地把美獻給了多情的太陽。後兩句著重寫蘭花的芳香。“美人胡不紉?幽香有空谷”,這麼美的芳蘭,美人理應把它連綴起來,佩戴在身上,讓它在身旁永遠散發著醉人的濃香,怎麼能讓它把幽香捧給空谷—— 那無邊的孤寂,毫無生命的花草樹木以及山石呢?這兩勻是託諷之詞。“美人”代指君王,芳蘭象徵那些隱居山野的賢德之人。作者希望唐王朝能“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不致讓那些有德有識之士老死山中而不得為國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從詩句中曲折地反映了出來。唐代唐彥謙《蘭》原文: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譯文:清爽的風搖動著翠環狀的蘭葉,清涼的露珠滴在碧玉般的花上。美人你為什麼不把它連綴在身?卻讓它的幽香瀰漫在空谷之中。擴充套件資料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花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自宋代開始蘭則單指蘭科植物的地生蘭,蘭是一種氣味芬芳的香草。蘭之所以長久地成為君子愛重的品格之花,因為它被賦予了人性化的道德形象,使得蘭花具有了獨特的文化意義——蘭花不只是花,更成為一種人格魅力、道德模範、品格和崇高精神象徵。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墨客將人的品格賦予蘭,也從蘭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中富有詩意並且擬人化地觀照自己,以蘭為鑑,以蘭為鏡。在傳統文化精神中,蘭被賦予了各種美好的寓意。在眾芳之中,唯蘭以君子為名,從古至今,賞蘭、養蘭、寫蘭、繪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蘭,作為四君子之一,更是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書寫和繪畫的寵兒。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花之香,無可比擬,無法替代,為花之香祖。《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孔子在拜見楚昭王的路上,經過陳蔡兩國,和弟子一起被困於荒野上,絕糧七日,弟子們困的困、病的病。子路對此感到不解,孔子便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以蘭的生長習性來表達自己不因貧富窮達而動搖志向,不因得失榮辱而改變信念。
賞析:這首詩前兩句先寫葉後寫花。蘭葉細長,倒掛下來,形成圓環狀,故有“翠環”的說法。“翠”,既寫出蘭葉的顏色,又寫出蘭葉的柔嫩,這樣的蘭葉在春風的搖曳之下,自然體態嫋娜,舞姿悠美。蘭葉翠,蘭花,如蒼玉。蒼者,深綠色也。可見作者描寫中的蘭葉、蘭花,它們的色澤基本相似,因此形成色彩的和諧美,在落珠的滋潤下,碧玉般的蘭花晶瑩剔透,它們含嬌含羞地把美獻給了多情的太陽。後兩句著重寫蘭花的芳香。“美人胡不紉?幽香有空谷”,這麼美的芳蘭,美人理應把它連綴起來,佩戴在身上,讓它在身旁永遠散發著醉人的濃香,怎麼能讓它把幽香捧給空谷—— 那無邊的孤寂,毫無生命的花草樹木以及山石呢?這兩勻是託諷之詞。“美人”代指君王,芳蘭象徵那些隱居山野的賢德之人。作者希望唐王朝能“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不致讓那些有德有識之士老死山中而不得為國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從詩句中曲折地反映了出來。唐代唐彥謙《蘭》原文: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譯文:清爽的風搖動著翠環狀的蘭葉,清涼的露珠滴在碧玉般的花上。美人你為什麼不把它連綴在身?卻讓它的幽香瀰漫在空谷之中。擴充套件資料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花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自宋代開始蘭則單指蘭科植物的地生蘭,蘭是一種氣味芬芳的香草。蘭之所以長久地成為君子愛重的品格之花,因為它被賦予了人性化的道德形象,使得蘭花具有了獨特的文化意義——蘭花不只是花,更成為一種人格魅力、道德模範、品格和崇高精神象徵。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墨客將人的品格賦予蘭,也從蘭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中富有詩意並且擬人化地觀照自己,以蘭為鑑,以蘭為鏡。在傳統文化精神中,蘭被賦予了各種美好的寓意。在眾芳之中,唯蘭以君子為名,從古至今,賞蘭、養蘭、寫蘭、繪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蘭,作為四君子之一,更是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書寫和繪畫的寵兒。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花之香,無可比擬,無法替代,為花之香祖。《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孔子在拜見楚昭王的路上,經過陳蔡兩國,和弟子一起被困於荒野上,絕糧七日,弟子們困的困、病的病。子路對此感到不解,孔子便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以蘭的生長習性來表達自己不因貧富窮達而動搖志向,不因得失榮辱而改變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