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王灬
-
2 # Perfectmatch
馬嵬驛之變看似是將領的謀劃,其實也是出來背鍋的,因為這件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太子李亨,而且此事細看也是有預謀的。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藉口,突然在范陽起兵,之後,洛陽失陷,潼關失守。天子唐玄宗攜愛妃楊玉環,倉皇逃離京師長安。剛到馬嵬坡時,禁軍將領陳玄禮等表示對楊氏兄妹的專權不滿,殺死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遂請求處死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於是楊遂縊死於佛堂。
馬嵬坡之變實際上就是帝國統治集團內部的一次巨大洗牌,從根本上說,就是太子李亨所推動的。
而太子的倚仗就是大唐西北地區的軍鎮。大唐邊境為十大節度使,東部實力最強的軍鎮就是安祿山,中央僅剩的精銳部隊在潼關一戰因宦官弄權與玄宗的指揮不當被打得大敗,那麼大唐僅剩的軍鎮就是西北的朔方與安西節度使了,這些西北軍鎮又因潼關戰敗而不滿於玄宗,所以,下屬紛紛支援太子李亨,希望他效仿太宗李世民直接即位,而尊玄宗為太上皇。
其實,太子的位置之前並不是李亨的,而是玄宗的二兒子李瑛,當時得寵的妃子是武惠妃,她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做太子,於是不斷陷害當時的太子李瑛,甚至在某天派人向太子謊報宮內遭匪,太子與另外兩個兄弟帶兵入宮,結果被誣陷為造反,最後為玄宗所殺。
而在太子李亨看來,玄宗是為了一個女人,自己的寵妃楊貴妃殺死了自己的親兒子,所以太子李亨在當太子的時候面對楊貴妃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同時對玄宗以及楊家都是非常畏懼的。而這種恐懼久而久之就是不滿,堂堂帝國太子,卻不得不向他人低頭,除了皇帝,還有誰可以這樣為難一國儲君,所以太子活得很窩囊。
而現在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太子面前,讓他可以解決所有侮辱自己的人,而且瞬間登上權力的頂峰。
太子利用御林軍將士遠離故鄉和親人的不滿情緒,派人大肆宣揚楊家禍害朝綱,楊貴妃迷惑皇帝,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士兵們的不滿情緒高漲,而軍事長官陳玄禮以及其他軍鎮的節度使早已不滿楊家,與太子結成同盟,於是借用楊國忠與吐蕃勾結的罪名直接殺害楊國忠。雖說楊國忠死了,但對於太子來說,這遠遠不夠,他還想讓玄宗身邊無人。
而楊貴妃一死,玄宗身邊將徹底無人,當時,太子得到了所有軍事長官的認同,難道玄宗還有機會指責太子不孝篡位嗎?楊貴妃也永遠不可能倒向太子,所以不能留,而她一死,玄宗身邊無人,又有誰願意幫助玄宗東山再起呢。
後來,太子直接與玄宗分道揚鑣,玄宗去了蜀郡,而太子卻去了朔方鎮治所靈武,在所有軍鎮長官擁護下即帝位。
馬嵬之變後,陳玄禮為了表示對玄宗盡忠,便隨玄宗入蜀。表面上太子看似是不得已被手下架上去的,實際呢他與太上皇唐玄宗兵分兩路,併到達靈武(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後瞬間即位。
至德二載,陳玄禮從玄宗自巴蜀回長安,被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上元元年八月退休,一個兵變後能加官進爵又安享天年的人,這不會是巧合。在玄宗遷至太極宮甘露殿時陳玄禮因病重去世。
回覆列表
太子和陳玄禮合謀要殺楊國忠楊玉環以及唐玄宗。陳玄禮帶兵殺了楊國忠,因為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不是親兄妹,關係比較疏遠),怕楊貴妃報復,所以逼迫唐玄宗殺了楊貴妃。殺完二人之後陳玄禮帶頭向唐玄宗效忠,致使太子計劃流產,沒能殺掉玄宗。安祿山後來被自己兒子夥同服侍他更衣的太監殺死。而陳玄禮因為兵變時沒有按太子心意殺掉唐玄宗,所以唐肅宗繼位後讓他退休,然後派人勒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