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吳 絲 蜀 桐 張 高 秋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空 山 凝 雲 頹 不 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江 娥 啼 竹 素 女 愁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李 憑 中 國 彈 箜 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昆 山 玉 碎 鳳 凰 叫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芙 蓉 泣 露 香 蘭 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十 二 門 前 融 冷 光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二 十 三 絲 動 紫 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女 媧 煉 石 補 天 處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石 破 天 驚 逗 秋 雨
mèng rù shén shān jiào shén yù
夢 入 神 山 叫 神 嫗
lǎo yú tiào bō shòu jiāo wǔ
老 魚 跳 波 瘦 蛟 舞
wú zhì bú mián yǐ guì shù
吳 質 不 眠 倚 桂 樹
lù jiǎo xié fēi shī hán tù
露 腳 斜 飛 溼 寒 兔
翻譯:
秋夜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衝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注:此詩大約作於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詩 文 賞 析
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料的比喻,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闢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吳 絲 蜀 桐 張 高 秋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空 山 凝 雲 頹 不 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江 娥 啼 竹 素 女 愁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李 憑 中 國 彈 箜 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昆 山 玉 碎 鳳 凰 叫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芙 蓉 泣 露 香 蘭 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十 二 門 前 融 冷 光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二 十 三 絲 動 紫 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女 媧 煉 石 補 天 處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石 破 天 驚 逗 秋 雨
mèng rù shén shān jiào shén yù
夢 入 神 山 叫 神 嫗
lǎo yú tiào bō shòu jiāo wǔ
老 魚 跳 波 瘦 蛟 舞
wú zhì bú mián yǐ guì shù
吳 質 不 眠 倚 桂 樹
lù jiǎo xié fēi shī hán tù
露 腳 斜 飛 溼 寒 兔
翻譯:
秋夜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衝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注:此詩大約作於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詩 文 賞 析
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料的比喻,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闢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