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578867172203
-
2 # 使用者9866520236700
地球內部承受著高度壓力和高溫!地心每立方厘米物質承受幾百噸的壓力!物質在高壓下產生高溫!高溫溶化了物質!當薄一些的地殼承受不了來自地心的高壓時溶化的物質就隨地縫噴了出來!形成了岩漿!
今天的岩漿活動發源於大陸30km,洋殼6km以下。即軟流層。但軟流圈的物質並不是岩漿。軟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靜壓力下呈半塑性狀態。只有當壓力降低,如地殼裂開時才轉變為岩漿並朝著壓力低的方向移動,如大洋裂谷。其二,當溫度升高時也能形成岩漿,並把上覆岩層熔透而形成火山噴發。所以岩漿作用的發源地的地質條件是地殼(包括洋殼)開裂處。即洋中脊大裂谷。這裡因壓力降低導致火山噴發。
據研究,地心的溫度應該在6000度以上,比火山岩漿的溫度還要高。地球的產生已經46億年之久,為什麼至今還沒有冷卻?
這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由於地球物質的引力產生的地心壓力,使地球的溫度極高,使整個地球處於熔岩狀態。隨著熱量的散發,地球外層形成地殼,但內部的溫度仍然很高,而外殼正好形成保溫層。
2.由於太陽的照射,和大氣的保溫作用,地球表面溫度也比宇宙空間的溫度高很多。地球體積較大,其熱量保持的時間會很長。
3.地心內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會釋放熱量,從而使地球核心始終保持較高的溫度。
4.由於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固體和液體核心在太陽和月球引力的作用下,產生不斷的相對運動。運動摩擦產生的熱量,也是地核始終保持高溫的原因之一。
地球是運動的,力量是推動物體運動的基本動力,同時:力量和溫度又是守恆的。重力越大,溫度也就越高,因此,地心和地球板塊活動頻繁的區城就在力溫守恆的高溫的作用下,持續地形成了溫度相對較高的岩漿,這就是地球內部的岩漿為什麼沒有冷卻下來的根本原因。
地質調查表明,地球有生命以來,至少發生了五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在帶來災變的同時,也帶來了岩石和礦物。如果地球內部冷卻,磁場會消失,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水、氣體也就很難儲存。
事實上沒有地球磁場,氨基酸也不會形成雙螺旋結構的。就是今天地球磁場也是在不斷遮蔽Sunny的金屬態氫離子的同時,源源不斷的產生氧氣。如果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反應停止了,光合作用也就結束了,地球就不會有生命了。
回覆列表
地球的岩漿並不是地球中心的液態鐵核.地球自身內部的放射性物質輻射的能量會聚集在地球內部,地球第2大金屬元素鐵因為本身磁性的原因被聚集在地球內部不斷的流動,形成地核並直接導致地球磁場的產生.但是這個液態鐵地核跟我們平時所見到岩漿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平時看到的岩漿(包括從電視和圖片)實際上是<存在與地殼當中.地殼分為幾大板快漂浮在地幔上面(板快學說),板快之間在漂浮過程中會相互積壓碰撞,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量熔化了大量的岩石形成岩漿(這種壓力也是鑽石等!貴重東西形成的原因.因此火山噴發,地震基本上都發生在板快交界,比如亞歐板快和太平洋板快的日本等等.即使地核冷卻了,只要板快還在運動那麼岩漿就不會絕跡.現在科學家還在研究板快運動到底是地核的原因(放射效能量)還是自轉的原因還是公轉的原因.反正不是太陽輻射的原因@_@.也有並不是存在於板快交界而是存在在板快中間的火山,現在原因不明,科學家猜測有可能是該地存在板快斷裂,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那些地方存在小型黑洞,黑洞的巨大質量產生了類似與板快撞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