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世界遺產
-
2 # 沒資格說苦
盧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博物館,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其藏品不斷增加,現已擁有40萬件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人類藝術品的精華, 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佔地40萬平方米.被稱作"世界讚美之地"的人類藝術寶庫.位於巴黎市中心風景秀麗的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原為中世紀的城堡,是1200年腓力普二世統治時期為加強巴黎的防務而在一個叫Lupara的地方修建的,法語稱“盧浮”(Louvre )。法國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1364――1380)在位期間,於1365年將城堡擴建為王室住所。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義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D�D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路易十四是法國曆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D�D法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裡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佈,盧浮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到拿破崙時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裡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佈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直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盧浮宮博物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歷史類的國家博物館。館藏分七個部分:希臘、埃特魯斯坎、羅馬古物,埃及古物,古代東方和伊斯蘭藝術,雕塑,工藝美術,繪畫,印刷品和素描,涵蓋了從古代到19世紀上半葉記錄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的珍貴藝術品。1:《巖間聖母》,達・芬奇(義大利),1483年――1486年,木板,油彩,199釐米・122釐米達・芬奇到米蘭後就著手創作這幅《巖間聖母》。畫中的人物置身於巖洞之中,人物的境遇與陰暗的巖洞融為一體。達・芬奇用明暗對比的法則塑造形體、渲染人物的情感。人物組合成金字塔式構圖,具有一種穩定感。聖母形象被刻畫得極其完美,臉上展現著達・芬奇的“公式微笑”。右下角的小耶穌彷彿沐浴在天國之中,他手指約翰,請求約翰給他施洗。光線在耶穌的四肢上顫動,撐在地上的左手是這道光的焦點,他才是構圖的真正中心。左下角天真的小約翰拱手向耶穌回禮。而耶穌身後是一位天使,這4個人透過各自的手勢彼此呼應。2:《愚人船》,博斯(尼德蘭),約1490年,木板,油彩,57.8釐米・32.5釐米博斯是15世紀末尼德蘭一位風格極其獨特的畫家。他的作品內容逐年趨於複雜,題材大多取自民間故事、笑話、寓言,其畫風掙脫了影象學的傳統,人物形象詭異多變,寓意高深,充滿了異想天開的意象。這幅作品創作於西歐封建制度瀕臨危機的階段,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諷刺詩《愚人頌》是他創作《愚人船》的靈感之一。博斯巧妙的將寫實與浪漫的方式相結合,辛辣的諷刺了當時的教會和官僚。這條船已經無法前進了,而主教大人、神學家、莊園主以及對教會深信不疑的蠢貨們仍然在船上陶醉於瘋狂的隨心所欲之中。他們大聲歌唱、肆意調情,桅杆上特意掛起長長的教幡企圖顯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而這一切只是徒勞。如果有人膽敢指出事實真相,那就要身首異處,掛在桅杆上的頭顱表明了這一點。在愚人們歡樂的情景中充滿了犀利的諷刺,清冽的天地包裹著愚人的罪惡,委實令人回味無窮。3:《銀行家和他的妻子》,馬西斯(佛蘭德斯),1514年,木板,油彩,71釐米・68釐米馬西斯是佛蘭德斯16世紀初最傑出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義大利畫風的影響。他的畫作多取材於宗教題材,也作一些肖像畫和帶有諷刺意味的風俗畫。這幅《銀行家和他的妻子》是他的一幅重要風俗畫作,作品畫風寫實,充分體現出了作者的繪畫風格。人物特寫正對觀者,背景描繪得小而精緻,體現了真實的社會景象,在近代美術中是比較早的描繪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畫作描繪得十分細膩,丈夫正在專心致志地稱量著錢幣,妻子一邊翻著書,一邊關注著他。桌子上有一面鏡子,鏡子裡映出長方形的窗戶以及窗外的街景,甚至可以看到窗邊的人物。背景是一列長長的架子,架子上擺放的盤子、書籍、用具都以寫實法刻畫。作者將自己從繪畫中學習到的複雜樣式與創作感情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4:《迦拿的婚宴》,委羅內塞(義大利),1563年,畫布,油畫,665.3釐米・990.6釐米委羅內塞從老師提香的用色方法上得到啟發,結合他所擅長的明朗的銀灰色調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中畫面輝煌且具有裝飾風格,構圖宏大,色彩濃郁有透明感,用筆豪放,形、神有機結合。委羅內塞喜歡用粗斜紋布作畫,對錶現豪華的宴會場面有濃厚的興趣。《迦拿的婚宴》是盧浮宮博物館中最大的作品,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整幅畫面為人物和繁瑣的飾物塞滿,但卻沒有來自視覺上的壓迫感。除了中心人物耶穌和聖母外,其他眾多人物中有現實的王室貴族、僧侶、紅衣主教和畫家及其親朋好友。委羅內塞借宗教故事展示在城市背景下的世俗婚宴場面。畫面中人物著裝豔麗,整個場面在銀灰色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富麗堂皇。前景中心的樂隊中,藝術大師提香、委羅內塞、丁託列託等人都被描繪成演奏的樂師。擁擠的人群、建築與空闊的天空形成對比,水平線與垂直線取得了構圖上的統一,畫家以此保持了畫面代表平衡感和縱深感。桌上的沙漏和樂譜象徵了時間的流逝。在《聖經》的描述中,耶穌在迦拿的婚宴上不想順從聖母的要求,他說:“我的時辰還未到。”由此可以看出,委羅內塞似乎想在豪華的世態場面外探索更深刻的哲學意義,這也使得這一作品更耐人尋味。5:《吉普賽女郎》,哈爾斯(荷蘭),1628――1630年,畫布,油畫,58釐米・52釐米哈爾斯是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的重要代表。他善於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吉普賽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傑作。畫中的女郎披散著零亂的黑髮,臉上的微笑帶著一絲狡黠,紅潤的臉頰和生動流轉的明眸將這位爽朗而充滿活力的女郎的異國風情強烈地傳達出來。畫家以明快的大筆觸來描繪吉普賽女郎的穿著,強調了人物的樂觀、開朗;以半身構圖來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身姿;以熱烈的色調錶現女郎的奔放不羈。這雖然是一幅肖像畫,但卻融入了風俗畫的特點,因此它被推測為畫家的繪畫技藝和經驗都十分老到時的作品,從各個方面都體現出其肖像畫藝術的精妙。6:《詩人的靈感》,普桑(法國),1630年,畫布,油畫,184釐米・214釐米普桑善於從神話、宗教和歷史故事中選取題材,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充滿立體感,構圖勻稱,完整。在其早期作品《詩人的靈感》中便體現了這些特點。作品以讚揚同時代的詩人為主題。畫面中太陽神阿波羅側身坐在中間,一手扶琴,一手指著詩人的筆記本,正對他身旁的詩人進行口授;詩人一手執筆,一手拿著本,抬頭仰望,正在思考;畫面左側是美麗的繆斯卡麗奧珀,她正愉快地望著二人。兩個小天使手拿由月桂樹的枝葉編織而成的桂冠,縈繞在太陽神身邊。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曾十分愛戀美麗的女神達夫妮,達夫妮迫於無奈搖身變成了月桂樹,阿波羅很懊悔,摘下樹上的枝葉變成了桂冠,以此作為紀念。畫中,小天使正準備將桂冠戴在詩人頭上,這是對於其藝術成就的讚譽。畫面構圖嚴謹和諧,體現了作者對於古典藝術的無限崇拜。7:《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拉圖爾(法國),約1640年――1645年,畫布,油畫,128釐米・94釐米拉圖爾是法國洛林地區的著名畫家,是古典主義繪畫的先驅,其作品大多是宗教畫和風俗畫。他曾經創作過兩幅極為相似的有關馬格達麗娜的作品。拉圖爾擅長描繪夜間燭光下的事物,這類作品被稱為“夜間畫”。他的畫具有雕塑般的充實感,背景簡潔,人物突出。畫面中,馬格達麗娜身穿白色上衣和紅裙子坐在油燈前,左手托腮,右手輕撫膝上的顱骨,陷入了沉思。油燈的光線映照著她凝思的面孔與豐滿的胸部,也照亮了桌上擺放的厚厚的《聖經》、十字架和反省鞭撻自己使用的鞭子。她的雙腿在光影下也隱約可見。畫面憑著燭光的描繪,渲染出一種真實自然而又充滿肅穆感的氣氛,瀰漫著淡淡的陰鬱與寂寞。這種“夜間畫”後來逐漸遭到了冷落,但拉圖爾的這幅作品卻一直視為佳作而廣泛流傳。8:《跛足者》,裡貝拉(西班牙),1642年,畫布,油畫,164釐米・94釐米裡貝拉是那不勒斯畫派和西班牙繪畫藝術之間的橋樑,也是卡拉瓦喬藝術風格最重要、最有特點的繼承人之一。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獨特,其中宗教畫多有世俗化傾向,歌頌的是人而不是神,描繪的大多為社會底層人物。《跛足者》是裡貝拉揭露社會世態的重要作品,是描繪人性尊嚴最偉大的畫作之一。畫中的流浪兒孤苦伶仃,腳部還有殘疾,他獨自站在空曠的田野中,肩上扛著一根柺杖,就像戰士扛著自己的槍。他側身轉向人們,露出令人心酸的傻笑,手中的紙條上寫著:“看在上帝的份上,可憐可憐我吧!”畫家以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這一肖像性風俗畫。在畫男孩的衣服時用了最柔和的色彩,畫面中的光線來自男孩自身,暗示了孤苦的棄兒一種愉悅的自信。對他來說,活著就是勝利者,只要活著他就已然從容而滿足。他帶著英雄般的勇氣前行,臉上綻放出由純潔的心靈煥發出的光采。
回覆列表
1、大畫廊
大畫廊(第一張的照片)。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裡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狸。這間以紅色和金色為基調的展廳,叫莫里恩廳和旁邊的達魯廳,原本是為1863年拿破崙三世的皇家博物館而準備。
2、自由引導人民
1830年7月,“光榮三天”,即三天革命民變,將國王查理十世(Charles X)趕下了臺。後來,路易-菲利普一世取而代之成為國王,儘管巴黎人民試圖在1830年7月28日這天重建共和國:畫中正是在慶祝這一天。右邊,可以透過煙霧看到巴黎聖母院的高塔。在一個巨大的路障上,屍體堆積如山,一個女子手持步槍、揮舞著法蘭西三色旗號召人民追隨她。她象徵共和國。由畫中人物的衣著可以看出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共和國的左側,一個男人身穿禮服、頭戴高帽,他是資產階級;再往左,一個戰士頭戴貝雷帽、手揮佩刀,從他的圍裙和褲子可以看出他是製造業工人。這幅別出心裁而又強有力的畫作在1831年的沙龍掀起波瀾。德拉克洛瓦沒有把共和國表現成一個象徵性的形象而表現成一個真實的女子,她髒兮兮、衣不遮體且帶著體毛,這對德拉克洛瓦同時代的人來說十分刺眼!因為他們只能接受光滑的理想化裸體形象!
3、《拿破崙一世與約瑟芬皇后加冕禮》
《拿破崙一世皇帝及皇后的加冕禮》大衛奉拿破崙之命,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完成鉅作,用畫卷紀錄下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的這一不朽的時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傳作品一樣,在這幅畫中也有一些對現實的加工:皇帝的母親端坐於寶座上,位於畫面中間很顯著的位置。而事實上她因為生兒子的氣而沒有出席。拿破崙的形象被理想化了,變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約瑟芬皇后,也在拿破崙御用畫師大衛的筆下年輕了許多。由於拿破崙是自己將CROWN戴到了頭上,大衛沒有在畫中表現他加冕的情節,而是最終選擇了不那麼有爭議的約瑟芬加冕作為主題,但坐在拿破崙身後的教皇庇護七世並非衷心為新皇帝祝禱。
4、《薩達納帕爾之死》
十八世紀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盧瓦的《薩達納帕爾之死》。面對血腥的殺戮,畫上方那個半躺著的男人眼中露出的冷酷和無動於衷令人印象深刻。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原來薩爾達納帕爾是公元前4世紀的亞述國王,畫中描述當暴動者包圍宮殿時,他正躺在巨大柴堆頂部的一張精美的大床上,命令太監和武士殺死他的女人和侍童們,以及心愛的駿馬,每個使他快樂過的東西在他死後都不許存在下去。
5、《拿破崙一世與約瑟芬皇后加冕禮》區域性
油畫的畫面光線處理的技巧十分嫻熟,在一百五十個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並恰到好處地照顧到某件首飾上鑲嵌的寶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從某種角度來說,大衛是現代攝影師的先驅,就像他們紀錄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畫上展現出的奢華場景不禁令民眾浮想連翩。而在畫面上所有這些人物中,最生動的應該是身穿紅衣站在畫面右端的外交部長塔列朗,他似乎對這臺透著炫耀味道的好戲投去嘲諷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