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裡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后的意見。說是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裡,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影斧聲”。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裡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裡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該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麼? 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之盟”的真偽。 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兒子德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佈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裡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趙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裡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裡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后的意見。說是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裡,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影斧聲”。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裡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裡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該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麼? 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之盟”的真偽。 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兒子德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佈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裡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趙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裡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