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20717751867

    功高震主,威名太盛,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情,太多太多,相比那些文種,白起等人,陸遜已經很不錯了,至少是壽終正寢,家族得以保全,已經是非常難得,含恨而死也許是有的,但是談不上不得善終,頂多是壯志未酬, 兒子陸抗還繼承遺志在歷史舞臺上綻放了一次。

    君王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過了橋就把橋拆掉,這條路只有我一個人能走,這不是新鮮事兒,早年,哥哥孫策被愁人刺殺,孫權此時才十八歲,擔起孫氏家族的重任,年少志高,偏偏哥哥留下個危機四伏的江東局面,二是自己權謀智慧無與倫比,臨陣決戰卻是所短,逢戰必輸,再加上年少威望不夠,難以駕馭父親哥哥留下的那幫驍將,他們是誰能打就服誰,習慣了跟隨孫堅和小霸王孫策鞍馬上南征北戰,馳騁沙場,開疆拓土的榮耀感,當然不會把手無縛雞之力的孫權太放在眼裡。

    孫權武略不足,權謀不輸曹操劉備,第一擅識人,第二會用人,先是把軍中大權交給周瑜,而後魯肅,繼而呂蒙,最後陸遜。尤其是陸遜是臨危受命,在東吳損兵折將,瀕臨滅國之際被推上戰場,威信不能服眾,一介白衣書生,基本上被人看作趙括的一類人,孫權敢用,用而不疑,陸遜果然不負孫權,忍辱負重,等待天時,一把火燒掉劉備七十萬大軍,轉敗為勝。一下子從白面書生變為東吳擎天一柱,挽大廈於將傾,軍中將領都佩服的五體投地,把他當做神一般看待。

    孫權高興了三秒鐘,隨即猜忌深深種下了,陸遜此人不可大用,東吳對孫氏家族忠心耿耿的老將們都已謝世或戰死,那些年輕將領們對統帥的感情勝過主公,須知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軍中只有將帥無王侯,這是最危險的事情,一旦陸遜有不臣之心,沒有人可以治得了他。後來司馬懿奪曹氏的政權,不正是靠著昔日在隴西的武將們麼,跟諸葛亮較量血雨腥風生死與共,將帥之間建立的感情和信任基礎遠勝君臣,戰友情啊。

    再加上晚年陸遜蹚了一趟渾水,立儲之事,向來臣下參與此事會給君王居心不軌的印象,這就讓本來忌憚提防的孫權更心生厭惡,再者,曹操和劉備都死了,晚年的孫權早成為天下第一雄主,登基稱帝,放眼望去,再無敵手,自然不會再依賴那些一直跟他分權的武將們,陸遜的下場可想而知。

    但是,至少相比前朝韓信等人算是非常幸運的了,畢竟亂世之中,三分天下的局面沒有結束,君王不會太肆無忌憚的殺功臣,收拾武將。

  • 2 # 使用者3164016143300

    孫權是沒有對陸遜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但是對於一個臣子來講,君王的不信任和不重用就是最沉重的打擊報復。陸遜後期之所以會被孫權漠視,其最大的原因還是功高震主,這個是歷來君臣關係的大忌,縱使陸遜忠心為主,但是他沒有做到像諸葛亮一樣得劉備劉禪的心,再者孫權是個容易想多的人。 此時的陸遜比當年的周公瑾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倒不是說陸遜像公瑾那樣掌權,而是陸遜在軍中在朝中的威望已經遠遠超過了周瑜。陸遜早在赤壁就開始跟隨周瑜作戰,陸遜的資歷老,經歷了周瑜、魯肅、呂蒙等多個時期,後來陸遜被孫權封為大都督,位同當年的周瑜。 在周瑜手底下當差時他還不是那麼出名,而到了同呂蒙設計奪荊州殺關羽,又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後,陸遜的威嚴可就不比周瑜低了,而且陸遜的妻子還是孫權哥哥孫策的妹妹,可見陸遜在東吳的實力根深蒂固。孫權自然感念陸遜為東吳所作出的貢獻,但是孫權可不想再出現第二個周瑜,更不想出現第二個曹操。 孫權當年對周瑜百般容忍,幾乎失了作為一個主公的尊嚴,可是又有什麼辦法,但是孫權年紀小,又正逢戰亂不斷,只能順從周瑜。而現在的東吳不同,沒有了周瑜,那軍心所向自然只能是孫權,可是又來了個陸遜,於是孫權在時局穩定後有意忽視陸遜,這讓陸遜深感不安,在孫權的笑意下,藏著那麼冷冰的心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筋綁紮有幾種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