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飼養過金魚,尤其是養死過金魚的人常常喜歡教導新手,喂金魚的時候不能放太多食物,否則它會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撐死為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簡單地想一想就知道,無論是野生的鯽魚,還是公園池塘裡養的金魚,都有吃不完的水草魚蟲,它們都好好地活著,也不會把水裡的食物全吃光,這就說明金魚和其他魚類一樣,並不是不知饜足的。
【金魚是由鯽魚經過多年的人工選育而來的,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鯉科、鯽屬的雜食性硬骨魚類。】
不同種類的魚,消化系統差異比較大,從消化道的角度來說,魚分為有胃魚和無胃魚,鯽魚和常見的鯉魚、草魚等都屬於無胃魚。對無胃魚而言,在食道後部和腸道最前部之間有一個膨大部分,但卻不能算是胃,這個膨大部分只有貯存食物的功能,而不能分泌胃蛋白酶參與消化,因此消化能力較差。無胃魚的飽食感往往比較遲鈍,一般有胃魚能量攝取足夠時便不再就食,而無胃魚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則容易吃得比需求量略多,但“反應慢”並不意味著就是“不知飽”。
有胃魚多是肉食性的,腸道長度很短,而無胃魚多是雜食性的,由於沒有胃,消化功能全由腸道完成,因此擁有比有胃魚更長的腸道,但與陸生動物相當於體長5-6倍的腸道相比,無胃魚的腸道還是很短,多為體長的2倍左右。總體而言,魚類消化道短,容納能力差,因此飼餵時往往採取“多次少喂”的方式。
此外,魚類的食管很短,而且多數雜食性的魚沒有牙齒,所以對食物的顆粒大小、形狀都有較高的要求,鯽魚也具備這兩項特點。
魚類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陸生動物弱,對食物的要求又高,無胃魚的飽食感又更為遲鈍,因此飼餵不當容易造成死亡,而金魚是根據外形進行選育的,其身體調節能力和抵抗力比野生鯽魚要更差,這就形成了“金魚容易被魚食撐死”的現象。
真正養過魚的人,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金魚還是熱帶魚、龍魚等家養觀賞魚類,在投入過多魚食時,並不會把魚食全部吃掉,而是吃飽了就不吃了,但魚食過多確實容易造成魚兒的死亡,這是為什麼呢?
金魚的飼料一般有活食(如魚蟲、孑孓、紅線蟲等)和合成魚食,無論是哪一種,投餵過量時金魚都會將吃不完的飼料剩下,這就造成了問題。
作為無胃魚,在魚食充分的條件下,金魚會吃得有點撐,這對魚類脆弱的消化系統就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同時飽食後的金魚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會增加。而過量的食物在水中會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壞變質,一方面腐壞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毒害的代謝產物,汙染水質,另一方面分解過程會消耗水中溶解的氧,如果投餵的是活食,則魚蟲本身也會爭奪水中的氧。
於是,在過量投餵魚食後,就會出現水質變壞,以及水中的含氧量下降,而金魚的需氧量增加的問題,當水中溶解氧不足時,金魚就會由於缺氧導致各器官機能出現障礙,而消化道此時已承受了比平時更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魚就很可能死亡。因此,金魚“被撐死”的問題關鍵不在於金魚“不知飽”,而在於“剩飯”。
【當水中溶解氧不足且無法得到補充,而飼養者又不及時為魚缸更換水體時,悲劇常常就這樣發生了……】
當然,其他一些原因也有可能導致形成金魚“被撐死”的假象。比如合成魚食吸水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可能撐壞金魚的消化道;魚食顆粒過大或粗糙尖銳,損傷了金魚的消化道等。不過,在大多數被誤認為是“撐死”的案例裡,消耗掉水中溶解氧、產生毒素的魚缸內過量魚食,才是殺死金魚的真正凶手。
很多飼養過金魚,尤其是養死過金魚的人常常喜歡教導新手,喂金魚的時候不能放太多食物,否則它會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撐死為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簡單地想一想就知道,無論是野生的鯽魚,還是公園池塘裡養的金魚,都有吃不完的水草魚蟲,它們都好好地活著,也不會把水裡的食物全吃光,這就說明金魚和其他魚類一樣,並不是不知饜足的。
【金魚是由鯽魚經過多年的人工選育而來的,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鯉科、鯽屬的雜食性硬骨魚類。】
不同種類的魚,消化系統差異比較大,從消化道的角度來說,魚分為有胃魚和無胃魚,鯽魚和常見的鯉魚、草魚等都屬於無胃魚。對無胃魚而言,在食道後部和腸道最前部之間有一個膨大部分,但卻不能算是胃,這個膨大部分只有貯存食物的功能,而不能分泌胃蛋白酶參與消化,因此消化能力較差。無胃魚的飽食感往往比較遲鈍,一般有胃魚能量攝取足夠時便不再就食,而無胃魚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則容易吃得比需求量略多,但“反應慢”並不意味著就是“不知飽”。
有胃魚多是肉食性的,腸道長度很短,而無胃魚多是雜食性的,由於沒有胃,消化功能全由腸道完成,因此擁有比有胃魚更長的腸道,但與陸生動物相當於體長5-6倍的腸道相比,無胃魚的腸道還是很短,多為體長的2倍左右。總體而言,魚類消化道短,容納能力差,因此飼餵時往往採取“多次少喂”的方式。
此外,魚類的食管很短,而且多數雜食性的魚沒有牙齒,所以對食物的顆粒大小、形狀都有較高的要求,鯽魚也具備這兩項特點。
魚類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陸生動物弱,對食物的要求又高,無胃魚的飽食感又更為遲鈍,因此飼餵不當容易造成死亡,而金魚是根據外形進行選育的,其身體調節能力和抵抗力比野生鯽魚要更差,這就形成了“金魚容易被魚食撐死”的現象。
真正養過魚的人,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金魚還是熱帶魚、龍魚等家養觀賞魚類,在投入過多魚食時,並不會把魚食全部吃掉,而是吃飽了就不吃了,但魚食過多確實容易造成魚兒的死亡,這是為什麼呢?
金魚的飼料一般有活食(如魚蟲、孑孓、紅線蟲等)和合成魚食,無論是哪一種,投餵過量時金魚都會將吃不完的飼料剩下,這就造成了問題。
作為無胃魚,在魚食充分的條件下,金魚會吃得有點撐,這對魚類脆弱的消化系統就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同時飽食後的金魚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會增加。而過量的食物在水中會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壞變質,一方面腐壞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毒害的代謝產物,汙染水質,另一方面分解過程會消耗水中溶解的氧,如果投餵的是活食,則魚蟲本身也會爭奪水中的氧。
於是,在過量投餵魚食後,就會出現水質變壞,以及水中的含氧量下降,而金魚的需氧量增加的問題,當水中溶解氧不足時,金魚就會由於缺氧導致各器官機能出現障礙,而消化道此時已承受了比平時更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魚就很可能死亡。因此,金魚“被撐死”的問題關鍵不在於金魚“不知飽”,而在於“剩飯”。
【當水中溶解氧不足且無法得到補充,而飼養者又不及時為魚缸更換水體時,悲劇常常就這樣發生了……】
當然,其他一些原因也有可能導致形成金魚“被撐死”的假象。比如合成魚食吸水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可能撐壞金魚的消化道;魚食顆粒過大或粗糙尖銳,損傷了金魚的消化道等。不過,在大多數被誤認為是“撐死”的案例裡,消耗掉水中溶解氧、產生毒素的魚缸內過量魚食,才是殺死金魚的真正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