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鏟史官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都知道讀書重要,但如何挑選一本好書?怎麼讀才收穫最大?……可能很多人都會困惑。

    「得到」作者何帆老師,每年都要讀數百本書。在這篇清單裡,他將自己的心法和盤托出,供你參考踐行。

    1. 閱讀,首先要打破對書的敬畏。即使面對大師著作,也不能全盤吸收,而是要把知識拆解、重新加工。讀前想一想:我為什麼要讀書?讀這本書我要收穫什麼?……閱讀的最高境界,不是“我注六經”,而是“六經注我”。

    2. 不管是做學問,還是日常閱讀,最管用的都是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因此要多讀經典、反覆琢磨,體會大師解決問題的過程。

    3. 讀經典,一時讀不懂很正常。讀到能理解的部分,認真品味;不懂的地方,不妨暫且放過,繼續往後讀。隔一段時間再看,或許能找到未發現的秘密。如果實在讀不懂,歡迎訂閱我的專欄《何帆的北大讀書俱樂部》,帶你一年時間讀通300本經典。>>>戳此訂閱

    4. 要是想搞學問,建議多花時間“啃”經典論文。如果能吃透50篇本行業的經典論文,在所研究的領域就有發言權了。最好有一個學習小組,閱讀後一起交流。

    5. 讀書要有品味。挑選好書的方法一:看書評。好的書評,不僅會濃縮一本書的背景、內容,還會有書評家精當的點評。能助你快速判斷、瞭解一本書的品質,節約時間。

    6. 挑選好書的方法二:順藤摸瓜,多讀自己喜歡的作者的書。一般情況下,一流作家的三流作品,也比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更好。

    7. 挑選好書的方法三:從一本書的參考文獻和腳註中,發現“金礦”。

    8. 不要刻意追求閱讀速度,也不要糾結於閱讀後記住了多少細節。特別是對於文學著作,讀完後你感觸多大、思考多少,才更重要。

    9. 交叉閱讀。我的個人習慣是,一段時期集中讀一個主題的書,但會同時讀好幾本。一是可以換腦休息,二是可以相互參詳印證,激發思想火花。

    10. 隨手記錄。不動筆墨不讀書。每一段話,在旁邊寫上關鍵詞;每一小節,在開頭寫上內容總結;每一章結束,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同時,總結內容最好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

    11. 建立一套自己的標註體系。比如,精彩的句子下面劃道,有疑問的地方打個問號。五角星、三角形、感嘆號、圓圈,都能代表不同的意思。這樣,再回頭看時,你就能快速懂得筆記的型別和內容。讀英文書時,這種標註和筆記體系尤為重要。

    12. 有張有弛。讀一本書,不要勻速去看,而要有急有緩。序言部分要吃緊,尤其作者介紹全書的主要內容和結構時。遇到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闡釋觀點時,也要慢下來,多看看他是怎麼論證的。

    13. 自建索引。把感興趣的內容按關鍵詞列出來,不要太多,夠用就行,隨手寫在書後面。對以後查詢相關內容很有幫助。

    14. 為寫而讀。閱讀完後,不管是寫讀書筆記,還是把書中的內容轉述給別人,都是好方法。當然,更高階的方式是:將主題相同的書串聯起來。是彼此印證,還是相互批駁?觀點如何論證,又孰對孰錯?……啟發自己思考。

    15. 推薦多讀以下幾個領域的書:歷史,歷史意識讓人更準確把握世界;心理,心理學促成更清晰的自我認識;自然科學,啟發你處理問題的角度;嚴肅小說,增強對人性的體察。

    16. 最後強調一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所有真理都在書裡,人情冷暖、世間百態,都是學問。我們還要學會讀這本“無字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ET塑膠瓶片的生產廠家,平時洗廢瓶下來的沉澱物是如何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