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淺說娛樂

    《長城》是個大爛片;景甜算得上演員嗎?她只不過是個學過表演的人而已(我覺得這是對一個演員最大的侮辱了)……

    看完之後,個人感覺,這是一部不出格的好萊塢式大片,不至於被罵的這麼慘。至於為何口碑這麼差,想必是某種心理從中作祟。

    《長城》是一部標準的“高概念”電影:大場面、大製作、高投入、明星陣容。故事情節緊湊,104分鐘的時間裡,融入了國家、戰爭、友情、背叛、英雄主義等議題,敘事宏大,場面壯觀。拍過印象系列和G20、奧運會開幕式的張藝謀,對這種大場面拿捏得很好。綜合評判,我給4星。

    但是看了豆瓣影評,基本都是在控訴張藝謀“一邊致力於打造中國爆米花電影的工業流水線,一邊痛恨中國電影落後、文化輸出困難”。這不是典型的“既想……又想……”心理嗎?作為一個電影人,你只顧圈錢,違背自己的藝術理想,這樣應當嗎?於是,我也被群眾言論綁架了……很怕自己不黑這部片子兩句,就顯得自己沒B格。

    我認為,影片最大的缺點就是形式大於內容,故事核心不夠豐富。太過著急地將所有元素一起打包進電影,必然會顧此失彼。

    其實,在《長城》拍攝之前,導演和製片人就已經將其定位為“爆米花合拍片”。什麼是爆米花電影?你帶著眼睛去就行了,不用帶著腦子和靈魂。一覺過後,電影演的什麼內容,一點都記不得。

    當然,張藝謀如此大費周折,也不想聽到罵聲一片。

    問題是,《長城》能拍出續集嗎?若干年後,會不會有個《長城2》,講述60年後饕餮再次吃人的故事?

    不過,就看這豆瓣上5.4的評分,續集顯然是不可能了。

    那麼,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說個不恰當的比喻,商業電影就好比“約炮”(當然我也不知道約炮到底是什麼滋味),追求心理或生理上一時的暢快,而藝術電影就好比“愛情”,讓你很久之後都流連忘返。一部好的電影,就是在很久很久之後,你都能回憶起其中的某個鏡頭、某個細節。或是主人公演出了你所經歷的糾結和痛苦,讓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或是在你經歷過某些事情之後,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哦,當初電影裡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現在中國影迷們的口味已經越來越刁鑽了。中國年產700多部電影,只有200多部擁有登上熒屏的資格,就是這200多部,我們還百般挑剔。我們看到了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此次《長城》也是張藝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嘗試。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建立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拍攝出更多兼顧藝術與商業價值的電影。

  • 2 # 切瓜群眾

    相信不會拍二了,賠不起,電影確實弘揚了中國的四大發明和華人的聰明智慧。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從電影的故事情節來說有些平淡,完全沒有讓人激動和振奮人心的感覺。但是最為一個華人,我為這部電影的片面點贊。長城,中國,我為你驕傲。

  • 3 # 每日預告片

    電影長城的編劇之一托馬斯·圖爾,首先對電影長城有了個基本的故事框架梗概,從劇本開發到導演的進入,到劇本完善,到最後投資方都進入,大概有三年的時間。由美國《諜影重重》系列編劇、《諜影重重4》導演託尼·吉爾羅伊寫了第二稿劇本,也形成了目前的故事框架,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期待的。

    作為一部超受期待的賀歲檔電影,如果會有續集的話,首先的前提應該是必須有好的口碑評價以及高票房收益,一部僅僅有明星效應而買有好口碑的電影,續集的拍攝是會被扼殺在搖籃中的,必將一部好的電影拍攝續集,當然得有一個號的劇本描述,所謂的好口碑是故事深得觀眾的喜歡,觀眾觀影過程行程的交流,給予該電影一個好的評價。就目前訊息而言電影長城並沒有拍攝續集的訊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身上長了很多紅點要咋辦?不知道是不是很過敏了,滿個身子都是紅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