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② ,吾為子 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①逆:違抗 ②不信:不誠實,不可靠。]
1.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長百獸: (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4)獸見之皆走:
2.翻譯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3)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的不同含義。 (1)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與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 市: (5)學而時習之: (6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二、欣賞寓言故事《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完成習題。
1.“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出處: 晉·傅玄《 》。“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意思是 。
3.這句話被人們用來比喻什麼,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 B .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 C.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D.客觀環境對人沒有太大影響。
小學六年級文言文閱讀題答案:狐假虎威
一、 1.(1)做首領 (2)認為 (3)對的 (4)逃跑 2.(1)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 (2)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 (3)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 它們)是害怕狐狸。 3.(1)助詞,無義 (2)它,代狐狸 (3)它,代缺點或錯誤 (4)到 ( 5)它,代學過的知識 (6)的 4.狐假虎威 狗仗人勢 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5.從正反兩面評價都可以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② ,吾為子 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①逆:違抗 ②不信:不誠實,不可靠。]
1.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長百獸: (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4)獸見之皆走:
2.翻譯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3)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的不同含義。 (1)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與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 市: (5)學而時習之: (6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二、欣賞寓言故事《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完成習題。
1.“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出處: 晉·傅玄《 》。“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意思是 。
3.這句話被人們用來比喻什麼,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 B .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 C.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D.客觀環境對人沒有太大影響。
小學六年級文言文閱讀題答案:狐假虎威
一、 1.(1)做首領 (2)認為 (3)對的 (4)逃跑 2.(1)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 (2)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 (3)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 它們)是害怕狐狸。 3.(1)助詞,無義 (2)它,代狐狸 (3)它,代缺點或錯誤 (4)到 ( 5)它,代學過的知識 (6)的 4.狐假虎威 狗仗人勢 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5.從正反兩面評價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