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上被廣泛應用於魚、蝦、蟹、貝的餌料或飼料新增劑。它具有高蛋白、高營養、高消化吸收率,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力等特性,並且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特殊的類胡羅卜素有增色和改善魚體肉質的作用。中國對螺旋藻的研究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後作為藻類蛋白源開發列入“七五”國家科技攻關專案。螺旋藻蛋白以其優質、天然且不造成汙染而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21世紀最優秀的營養食品”。 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中對養殖品種具有促進生長、增加食慾、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幼體成活率、改善品質體色等功效,而且其繁殖快、易培養。螺旋藻藻體微小,可直接作為動物的開口和幼苗餌料。新增製成的顆粒飼料投入水中不易下沉、不凝集、不敗壞水質,養殖效果好。特別是在海珍品養殖日益受到病害困擾和飼料對水質嚴重汙染的情況下,螺旋藻的特殊功效越來越受重視。 一、蟹的育苗和培育螺旋藻的乾粉或單純投餵螺旋藻鮮藻體的幼體成活率分別為53%和50%,比投餵滷蟲加蛋黃的幼體成活率提高很多。隨著幼體的增大及捕食能力的增強,動物活性餌料尤為重要。在蚤狀幼體階段,幼體採用吞食方式,因而可將螺旋藻直接投入水中。到了幼蟹培育階段,幼蟹是採用抱食方式,可把鮮藻與澱粉摻和拌成顆粒狀飼料。鮮藻作為飼料投入海水中,不但本身不會死亡,並且還會生長,這不僅不會像乾燥粉那樣腐爛而汙染水質,還能因螺旋藻的生長而利用水中的氨態氮,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二、扇貝的培育在扇貝養殖過程中,春季將親貝移入室內,加溫促進性腺成熟進行採苗,需建同等體積的微藻培養池。但春季氣溫低,藻類供不應求,澱粉代替效果很差。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製了以螺旋藻為原料的親貝飼料,可以完全代替鮮活微藻,產卵量與孵化率都很高。採用螺旋藻配合飼料可以減少基建投資,減輕勞動強度,節省飼料費用,更重要的是減少風險,提前育苗,增加收入。 三、鮑的育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85年開始研製螺旋藻配合飼料,包括育苗、工廠化養鮑和海上籠養飼料。同日本飼料相比,中國研製的螺旋藻鮑配合飼料耐水性好,稚鮑死亡率低,長成鮑的殼較厚,不易損傷,並帶有特色的墨綠色殼色,接近野生鮑,很受消費者歡迎。日本飼料餵養的鮑是翠藍色,與野生鮑明顯不同。另外,中國生產的飼料只是日本飼料成本的一半。若用螺旋藻飼料喂北方鮑,越冬成活率有很大提高,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四、鰻鱺飼養用螺旋藻飼養鰻鱺,生長整齊、狀態良好,體型、體色、體表都發生顯著變化,常用量為1%~3%。鰻魚營養價值很高,人工養殖過程中,個體生長差異很大,許多達不到採捕標準,成為僵鰻,影響經濟效益。螺旋藻含有保生長作用的未知生長因子,用它作餌料新增劑,體重會有明顯增加,飼養效益非常可觀。 五、改善觀賞魚的體色螺旋藻可使魚體加快生長,增強活力,提高魚的豔麗程度。活藻餵養錦鯉,其體色會更加豔麗。螺旋藻中含類胡蘿蔔素組成的色素系統,有利於代謝轉化和魚體顏色的改善。活藻還可淨化水體,但當水體中螺旋藻增多時,影響賞魚,因而可把藻加到餌料中。據報道,鯉魚面板中的色素基本上是由類胡蘿蔔素組成,而類胡蘿蔔素多為高度不飽合結構,易於氧化,造成黑色素沉積,失去天然顏色。而螺旋藻中所含類胡蘿蔔素很高,而且還有魚體本身所需的代謝酶,不僅有改善體色的作用,還起到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肉質的作用。 六、用於海水真鯛、灰斑魚等海珍品飼養海水網箱養殖真鯛、灰斑魚等珍品,病害常常難以控制。螺旋藻含有提高動物免疫力和去病能力的免疫物及抗熱應激作用因子,新增螺旋藻作餌,可減少死亡,同時也有改善體色的效果,使海珍品更具商品價值。
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上被廣泛應用於魚、蝦、蟹、貝的餌料或飼料新增劑。它具有高蛋白、高營養、高消化吸收率,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力等特性,並且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特殊的類胡羅卜素有增色和改善魚體肉質的作用。中國對螺旋藻的研究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後作為藻類蛋白源開發列入“七五”國家科技攻關專案。螺旋藻蛋白以其優質、天然且不造成汙染而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21世紀最優秀的營養食品”。 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中對養殖品種具有促進生長、增加食慾、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幼體成活率、改善品質體色等功效,而且其繁殖快、易培養。螺旋藻藻體微小,可直接作為動物的開口和幼苗餌料。新增製成的顆粒飼料投入水中不易下沉、不凝集、不敗壞水質,養殖效果好。特別是在海珍品養殖日益受到病害困擾和飼料對水質嚴重汙染的情況下,螺旋藻的特殊功效越來越受重視。 一、蟹的育苗和培育螺旋藻的乾粉或單純投餵螺旋藻鮮藻體的幼體成活率分別為53%和50%,比投餵滷蟲加蛋黃的幼體成活率提高很多。隨著幼體的增大及捕食能力的增強,動物活性餌料尤為重要。在蚤狀幼體階段,幼體採用吞食方式,因而可將螺旋藻直接投入水中。到了幼蟹培育階段,幼蟹是採用抱食方式,可把鮮藻與澱粉摻和拌成顆粒狀飼料。鮮藻作為飼料投入海水中,不但本身不會死亡,並且還會生長,這不僅不會像乾燥粉那樣腐爛而汙染水質,還能因螺旋藻的生長而利用水中的氨態氮,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二、扇貝的培育在扇貝養殖過程中,春季將親貝移入室內,加溫促進性腺成熟進行採苗,需建同等體積的微藻培養池。但春季氣溫低,藻類供不應求,澱粉代替效果很差。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製了以螺旋藻為原料的親貝飼料,可以完全代替鮮活微藻,產卵量與孵化率都很高。採用螺旋藻配合飼料可以減少基建投資,減輕勞動強度,節省飼料費用,更重要的是減少風險,提前育苗,增加收入。 三、鮑的育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85年開始研製螺旋藻配合飼料,包括育苗、工廠化養鮑和海上籠養飼料。同日本飼料相比,中國研製的螺旋藻鮑配合飼料耐水性好,稚鮑死亡率低,長成鮑的殼較厚,不易損傷,並帶有特色的墨綠色殼色,接近野生鮑,很受消費者歡迎。日本飼料餵養的鮑是翠藍色,與野生鮑明顯不同。另外,中國生產的飼料只是日本飼料成本的一半。若用螺旋藻飼料喂北方鮑,越冬成活率有很大提高,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四、鰻鱺飼養用螺旋藻飼養鰻鱺,生長整齊、狀態良好,體型、體色、體表都發生顯著變化,常用量為1%~3%。鰻魚營養價值很高,人工養殖過程中,個體生長差異很大,許多達不到採捕標準,成為僵鰻,影響經濟效益。螺旋藻含有保生長作用的未知生長因子,用它作餌料新增劑,體重會有明顯增加,飼養效益非常可觀。 五、改善觀賞魚的體色螺旋藻可使魚體加快生長,增強活力,提高魚的豔麗程度。活藻餵養錦鯉,其體色會更加豔麗。螺旋藻中含類胡蘿蔔素組成的色素系統,有利於代謝轉化和魚體顏色的改善。活藻還可淨化水體,但當水體中螺旋藻增多時,影響賞魚,因而可把藻加到餌料中。據報道,鯉魚面板中的色素基本上是由類胡蘿蔔素組成,而類胡蘿蔔素多為高度不飽合結構,易於氧化,造成黑色素沉積,失去天然顏色。而螺旋藻中所含類胡蘿蔔素很高,而且還有魚體本身所需的代謝酶,不僅有改善體色的作用,還起到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肉質的作用。 六、用於海水真鯛、灰斑魚等海珍品飼養海水網箱養殖真鯛、灰斑魚等珍品,病害常常難以控制。螺旋藻含有提高動物免疫力和去病能力的免疫物及抗熱應激作用因子,新增螺旋藻作餌,可減少死亡,同時也有改善體色的效果,使海珍品更具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