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記者董峻
-
2 # 傳奇gua飄香
這個問題好極端啊,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假如讓我一年不是農藥和化肥,不上化肥還好說,頂多也就是減產,不打除草劑,那就一個字(扔),這些年除草劑已經行程依賴性了,就是打農藥都不敢說能除徹底,要是不打農藥基本就是絕收。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農村土地已經行程整合性了。外出打工的把土地承包給親戚朋友,現在種植戶是幾垧,十幾垧,還有多的上百垧,只靠人工哪簡直就是災難,人工成本太高,在說以前農村多少人,現在農村基本就算沒人了。還是些老幼病殘,
我作為一個農民只能說不超標使用,不使用殘留時間長的農藥。
直觀地講,肯定會影響食物安全,進而危及社會穩定,以及人們的營養和健康水平。
之所以說是“食物安全”而不是“糧食安全”,是因為前者概念外延要大一些,不僅包括口糧,也包括油料、肉蛋奶和蔬菜瓜果等一系列餐桌上的食材。
但如果要嚴謹些來分析對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農作物或畜禽水產品的影響,則是一篇很大的調研性文章了。這裡只簡單談一下我的基本看法:
自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綠色革命”後,化肥農藥地膜等現代工業系統的產品進入傳統農業生產系統,在世界各地普遍提高的糧食產量。我知道,儘管許多人反對化肥反對農藥,但是眾多發展中國家正是有賴於此,加上農業育種技術的大大進步,才讓飢餓人群數量大大減少。
期間,尤其是中國,幾乎與綠色革命同步、近半個世紀以來建立了自己的農化工業體系,一些諸如中化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不斷壯大,是保障華人能端得牢自己手裡的飯碗的重要原因。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化肥生產能力僅6000噸,1949年新中國初建即把化肥列為戰略資源,舉全國之力增加生產,並不遺餘力用極其寶貴的外匯進口。1990年中國超過前蘇聯成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產國,2005年中國磷肥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如今的華人,人均佔有的糧食比新中國成立之初翻了一番,這其中有育種栽培等農業科技的貢獻,也有農田水利建設、鹽鹼地綜合治理、土地制度改革等綜合因素,而化肥農藥的貢獻功不可沒。
那麼回過頭來,只粗略分析中國的情況吧。目前中國正在實行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確保不再增加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但並不是說禁止用化肥農藥。如果不用,輕則農產品價格全線上漲,影響中低收入家庭,甚至影響社會穩定也是可能的事。
我去非洲幾個國家採訪過。比如剛果(金),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僅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可耕地和中國幾乎一樣,可是當地人吃不飽肚子的大量存在。為什麼?農業生產條件太差,幾乎沒有什麼農業投入。中國的農業技術人員在當地搞示範農場,稍用化肥農藥,加上科學的田間管理措施,產量就大大增加。
再略擴充套件回答題主問題:如果全世界都一年不用化肥農藥會怎麼樣?非常不樂觀。
在糧食保障水平比較低的國家,這個問題可能倒並不明顯。因為如前所述,反正人們本來就吃不太飽肚子。我採訪過的一個非洲農場,來打工的當地人,每天只吃一頓飯。今天的華人還能適應這樣的生活水平嗎?
沒有化肥農藥不行,但過多依賴肯定也不行。所以,當前農業生產中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一個題中之義就是綠色發展,減肥減藥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總的來說,是要用更少的資源、更精準的農業投入品、更高效的生產管理方式,產出更優質的農產品。這方面,目前各地正在破題,有一些成功探索。我們的報道也在持續關注。
附圖是我在剛果(金)採訪時拍攝的華人在當地辦的示範農場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