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朵花的理想國
-
2 # 三葉書童1.學了就要用
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會讀書。
比如之前工作中時常會閱讀大量的檔案材料,如果每一頁內容都要讀,會花很多時間。於是我就在網上買了《高效閱讀法》、《實用性閱讀指南》等幾本教閱讀方法書。這幾本書提到最多的是:多注意文章首段和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這些地方常常彙集了文章的核心要點。透過利用這個方法,原本要幾天才能讀完的資料,僅用半天時間就讀完了。
所以,不管你讀什麼書,關鍵你在於:你是否找到要解決的問題,然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是大多數的教參材料和專業書籍,偏向理論,具體操作方法還得透過其他書籍來補充,因此讀這類書更多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
2.不讀書的人,才會說“讀書沒用”我喜歡讀書,2017年一年就讀了227本書,但從我的讀書經歷來看,越是不讀書的人,越會相信“讀書無用論”。那是因為:
1)不讀書的人,是不可能體驗到讀書帶來的好處的;
2)讀書是一件長期回報的活動,一般讀100本書以上,才能看到讀書的回報,這往往需要1-2年時間;
3)華人年均閱讀量不超過5本,一年讀書超過100本的只是少數,而這部分人不會到處宣揚讀書到底多有用,他們更願意把這些時間拿來讀書。
所以,你能聽到的“讀書無用論”,往往來自於那些不經常讀書的人,而這部分人佔絕大多數。
3.體驗讀書的好處即便知道100個讀書的好處,那也跟你無關,因為那是別人的體驗到讀書的好處,你沒有嘗試,自然不屬於你。
那麼不如從一本書開始讀完,選擇你感興趣的開始讀,覺得有意思,再去讀下一本。一開始讀小說、漫畫都可以,關鍵是喜歡上讀書這個行為,然後再考慮培養讀書的習慣。
100本書是一個分水嶺。沒讀到這個數量前,我曾多次想要放棄,但是讀夠100本書後,就特別有成就感:自己竟然也能做到。於是讀書的興趣就像被啟用一樣,不斷去讀。
-
3 # 沉水沉水
小時候我在學校裡宣傳過讀書無用論,還擁有了粉絲團,粉絲團裡甚至還有幾位教師,現在想想真是中二爆表……
我理解的讀書無用論,是“填鴨式的授受是無意義的”,因為讀書的人無法吸收,這正是畢業之後所學知識全部還給老師的關鍵所在。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獲取知識有幾個階段:
知道——理解——吸收——運用
每一步都是質變的飛躍,直到達到運用層面,書中知識才真正屬於讀書人。
回覆列表
別讓你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先說答案:“死讀書”,“讀死書”,就是無用的讀書。
先說什麼是死讀書。上學的時候,班裡總有一兩個人特別勤奮,每天埋頭苦學,但就是成績不好。還有一兩個人成績特別好,但除了課本里的知識其他什麼都不知道。這兩種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讀書”。
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的大門,我們讀書的目的並不是把一本書讀完,而是學到知識,這樣讀書才是有效的、有用的。所以會讀書的人看完書會讓新的知識跟舊的知識相互連結,這樣就理解了新知識的意義。好比把人腦比做電腦,會讀書的人就會把資訊手機在大腦裡做處理,做出自己的東西。而死讀書的人就是隻輸入資訊不處理,所以任何人只要死讀書,不將知識運用生活,那麼書就是一堆字元,沒有任何意義。
再說什麼是“讀死書”。
書,只是資訊的載體,既然是資訊就有新舊之分,也就是說很多書其實已經過時了,很多觀點已經不適用於當下。所以“讀死書”就是這類觀點已經過時,或者沒有指導意義的書,就是“讀死書”。
是不是真正的經典,看一點就夠了,就是看它有沒有多次再版。一本書只有經過多次沉澱,經歷過時間的洗禮,依舊放在書店耀眼的位置,被大眾欣賞,那麼這必定是一本好書。
其實,讀書有沒有用關鍵看自己,讀書是件孤獨的事,是自己的事,與誰都無關。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在書中受到人生的啟迪,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