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當地的狗看見太陽,就對著太陽狂吠,是比喻人見識太少,少見多怪。 吳(江蘇)地的水牛看見月亮便氣喘吁吁,用來嘲笑世人恐懼得太過分了。
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雲霓;恩澤深厚,如同萬物得到雨露的滋潤;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永遠沒有機會相見;牛郎和織女隔著銀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會一次。
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昇天,飛奔到月宮裡;殷高宗的賢相傅說,他死了以後其精神寄託在箕、尾二星之間。
披星戴月是說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勞非常艱苦;櫛風沐雨是說奔波在外,不避風雨地辛苦經營。 事情在無意中完成好像浮雲的無心出岫;恩澤廣泛的施行,好像陽春滋長著萬物一樣。
送禮物給人家,要自謙說聊表獻曝的誠意;託人挽轉情勢,要說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謝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稱頌再生的德澤叫做二天。看似堅固,實則容易消亡的情勢或權力,好像冰山見到太陽一樣;
事物懸殊極大,相去甚遠如同天和地一樣,可稱為天壤之別。 賢德之人因稀少罕見,比喻為早晨的星星;人云亦云,所說的言語都相似,則用雷同來形容。 心裡太過憂慮,好像杞人擔心天要塌下來一樣;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陽一樣毫無差別。
原文: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託於箕尾。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賓士;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 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託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晨星謂賢人廖落,雷同謂言語相符。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此文出自明末·程登吉所著的《幼學瓊林》《天文》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啟蒙的兒童讀物,作者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書最早名為《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清朝的嘉慶年間由鄒聖脈、民國時人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進行了增補。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於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永珍,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
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瞭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傳誦不絕。但是書中也有一些封建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偉人毛澤東就能熟背《幼學瓊林》,可見此書影響於世的程度。
作者簡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為《幼學瓊林》的編撰者,其《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
《幼學瓊林》最初叫《幼學須知》,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書亦叫《成語考》,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邱浚)。
至清嘉慶年間,由鄒聖脈(字梧岡)作了增補註釋,並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後來民國時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
翻譯: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當地的狗看見太陽,就對著太陽狂吠,是比喻人見識太少,少見多怪。 吳(江蘇)地的水牛看見月亮便氣喘吁吁,用來嘲笑世人恐懼得太過分了。
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雲霓;恩澤深厚,如同萬物得到雨露的滋潤;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永遠沒有機會相見;牛郎和織女隔著銀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會一次。
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昇天,飛奔到月宮裡;殷高宗的賢相傅說,他死了以後其精神寄託在箕、尾二星之間。
披星戴月是說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勞非常艱苦;櫛風沐雨是說奔波在外,不避風雨地辛苦經營。 事情在無意中完成好像浮雲的無心出岫;恩澤廣泛的施行,好像陽春滋長著萬物一樣。
送禮物給人家,要自謙說聊表獻曝的誠意;託人挽轉情勢,要說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謝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稱頌再生的德澤叫做二天。看似堅固,實則容易消亡的情勢或權力,好像冰山見到太陽一樣;
事物懸殊極大,相去甚遠如同天和地一樣,可稱為天壤之別。 賢德之人因稀少罕見,比喻為早晨的星星;人云亦云,所說的言語都相似,則用雷同來形容。 心裡太過憂慮,好像杞人擔心天要塌下來一樣;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陽一樣毫無差別。
原文: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託於箕尾。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賓士;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 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託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晨星謂賢人廖落,雷同謂言語相符。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此文出自明末·程登吉所著的《幼學瓊林》《天文》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啟蒙的兒童讀物,作者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書最早名為《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清朝的嘉慶年間由鄒聖脈、民國時人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進行了增補。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於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永珍,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
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瞭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傳誦不絕。但是書中也有一些封建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偉人毛澤東就能熟背《幼學瓊林》,可見此書影響於世的程度。
作者簡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為《幼學瓊林》的編撰者,其《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
《幼學瓊林》最初叫《幼學須知》,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書亦叫《成語考》,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邱浚)。
至清嘉慶年間,由鄒聖脈(字梧岡)作了增補註釋,並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後來民國時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