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詹德泰
-
2 # 老中醫雜談
一般情況下息肉不會引起疼痛,但腸道息肉會導致大便形態改變,比如大便不成型,或者偏細。而且息肉有惡變的潛在危險。息肉跟腹痛沒有直接的關係。
-
3 # 王明軒醫生
我經常也會在春雨醫生上收到這樣的諮詢,腹痛做了胃鏡發現了息肉並且切除了,為什麼還是會痛呢?今天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腹痛到底和息肉有沒有關係。
這裡所說的息肉我預設為是指的胃腸道息肉,以胃和結腸多見,雖然息肉確實經常是在有腹痛或者飽脹等相關消化不良症狀時,透過內鏡檢查發現,但是實際上多數症狀與其無關。然而,部分胃腸息肉具有惡變傾向,因此瞭解它也很有意義。
首先說說胃息肉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侷限性良性隆起病變,不包括粘膜下隆起性病變,這些可能是呈息肉樣外觀的胃部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粘膜下病變,不過在鄉親們的眼裡估計都把他們看做息肉,也想了解一下。一個一個來說,胃息肉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胃腺瘤三大類,在美國,約6%的胃鏡檢查中可發現胃息肉,中國的比例會低一些,也能達到3-5%。1、增生性息肉:比例最高,能達到60-70%,幽門螺旋桿菌感染(HP)常見,主要是慢性炎症刺激導致腺體過度再生的結果,根治HP後有時候可縮小並穩定,一般來說表面光滑、形態規則、小於0.5cm的息肉是可以不處理的,超過0.5cm建議胃鏡下切除,尤其是大於1cm或有蒂,則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一定要儘早切除做病理。2、胃底腺息肉: 通常較小(0.1-0.8cm),為多發,只發生於胃體,HP感染率較低,幾乎不會癌變(除非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所以不必處理,但是如果息肉大於1.0cm,或者有表面黏膜病變還是應該切除或者活檢。如果息肉多於20個、位於胃竇、發生早(早於40歲)、合併十二指腸腺瘤等情況,應考慮家族性息肉綜合徵,需行結腸鏡檢查,並做息肉切除。3、胃腺瘤: 屬於胃腫瘤性息肉,多單發,約佔胃息肉的6%-10%,有癌變風險,應考慮切除。
胃腸道間質性腫瘤可分為兩類。大部分為胃腸道間質瘤(GIST),常發生於胃及近端小腸;另一類罕見,包括脂肪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硬纖維瘤、神經鞘瘤和周圍神經鞘腫瘤等等。主要說說前者,一般也沒有症狀,主要是在內鏡或者CT檢查時發現,≥2cm的GIST都應切除。但關於較小GIST的治療,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再有就是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是指高於周圍結腸黏膜凸向腸腔的隆起病變,通常也沒有症狀,但較大者可能發生潰瘍和出血,巨大者可導致腸梗阻。常見的型別有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鋸齒狀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最常見,並有一定的癌變傾向,因此建議在腸鏡篩查發現的息肉都建議內鏡下切除。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數量≥3個,體積≥1cm,絨毛狀成分佔比>25%,存在高級別異型增生都是癌變的高風險,更應該重視。
綜上所述大多數情況下腹痛難受和息肉沒有關係,雖然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內鏡發現存在息肉,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已發現的結果來解釋腹痛症狀,尤其是較小的息肉,又沒有明顯的糜爛、潰瘍、出血、癌變等情況,基本不會引起症狀,應該進一步檢查和評估,找到真正的病因,以免按息肉治療貽誤病情。
回覆列表
人體上長息肉或者骨刺都不會產生疼痛,我們只要把病人身上的筋鬆開就不痛了,這時人體上的息肉或骨刺一定還在,所以它們並沒有什麼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