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15樸

    倘若不是發現自己愛上了一個女孩兒,珍妮特也許會成為一個最優秀的傳教士―――誰讓她同時擅長兩件事情呢?珍妮特同時擅長兩件事情:與上帝交朋友,與魔鬼對話。“來吃個橘子!”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在這裡,橘子可以是一種命令,一種搪塞,一種規避,一種對治癒的自欺。珍妮特剝橘皮的動作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橘皮很硬,令人深感挫敗,她用盡雙手氣力,彷彿撬開盔甲,掰開石牆。當然,橘子裡住著橙色魔鬼,扔給她一枚褐色卵石,這顆卵石就一直牢牢握在主人公珍妮特的手中。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由兩道扶搖而上的螺旋體扭結而成,一道是聖經故事爛熟於心的珍妮特講的故事與故事中的故事,一個是擁有錯誤的激情的珍妮特的成長史,個人史暗合摩西五經,狂熱,背叛,出逃,成長。紋滿故事的螺旋體與敘事的螺旋體最終在一棵橘子樹上交叉相遇:“所有真正的追尋都在這座花園裡終結。吃下這果實,就意味著離開花園,因為果實講述了別的事情,別的渴望。”並在末尾處母親那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種如廢話一般的真理中雙雙獲釋。

    在珍妮特看來,歷史應該是張結繩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盪鞦韆的人盡情遊戲。她在故事上打結,結上生結,如同貓咪玩線團,末了並不解開。在她那些翻著筋斗蕩著鞦韆的故事裡,有橡皮筋搭成的皇宮,四面體國王在其中觀看侏儒們同時上演的悲喜劇,螺旋樓梯通往無法定奪者的“錯失良機城”,選擇牆的人,困在錯失良機城,矮胖子坐在牆上,決定把一道牆給身體,留一個魔圈給靈魂。

    《橘子》渾身文滿故事,看似隨意的,蜻蜓點水般的故事,卻不肯好好敘說一段完整的結實的歷史。她的敘述密度與步速正如她的小說排版,充滿空隙與裂縫,只少量傾瀉微光。她所用以推進敘述的,不是情節,不是情緒,而是“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與後現代作家相同的是,對珍妮特,說故事是小說家不得不做卻必須不好好做的事,不過,對這位熟稔聖經與傳奇故事且命運本身就寫滿傳奇故事的女作家來說,故事是信手拈來的易事,敘事伎倆也絕非必須,重要的是語言,是陌生的,奇特的,真正的寫作者的“母語”,正是這種“母語”吸引著豔羨的閱讀者、陌生人,成為故事的真正推進機制。

    十九歲時,珍妮特愛上了一個女孩兒,為此她必須離開她所擁有的一切:家庭,信仰,學業,安全,正常。她離家出走,去殯儀館和精神病院打工。這段慘痛經歷就是她在《橘子》這本處女作中所要講述的歷史,這段歷史生出了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也生出了日後她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書。倘若你要在其中孜孜尋找慘痛的同性愛的折磨煎熬,癲狂激情,恐怕要失望,因為珍妮特雖然愛拿性別身份說事兒,但在這個故事裡,你將發現,與愛上的大叔相比,愛上一個女孩兒的珍妮特的焦慮程度和罪惡指數並不比一個暗戀隔壁班小男生的懷春少女高多少。

    在故事裡,主人公珍妮特的罪名是可愛的:“無法認清自己的性別侷限”。在小說家珍妮特的世界裡,一切界限都模糊了。性別,時間,空間,物質,思想,人間,宇宙。在那個天堂裡充斥著航天員,橘子裡住著橙色魔鬼的世界裡,錯誤的愛情從來不能讓她懷疑自己,任何障礙都無法摧毀她。難忘的是結尾處,節制的珍妮特終於得以一抒胸臆:“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愛我,我渴望有人毀滅我,也被我毀滅……我可以放棄我所擁有的一切,但絕不會為了一個男人,因為他們只想當毀滅者,卻從不願被毀滅。”

    當我們目睹這個尋求毀滅的女人站在山頂,想象著一場動人心魄的佈道,想象著她走到初戀愛人的面前,剝光衣服,問她是否還記得“這個身體”,才會想起,原來珍妮特的橘子一直在流血,每一滴血她都不憐惜,也絕不會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主機板上有整合顯示卡時怎麼樣關閉其功能而用獨立顯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