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41275676926

      七招教你認清牛黃真假  牛黃系黃牛的膽囊結石(少數為膽管結石和肝管結石),習稱“天然牛黃”。膽囊結石俗名“蛋黃”。殺牛時注意檢查膽囊,發現硬塊時,濾去膽汁,取出即為毛牛黃,去淨附著物,乾燥即成,切忌風吹日曬,以免破裂。  牛黃為傳統的名貴中藥,其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定驚開竅、清心安神等功能,主治熱病發狂,神志不清,癲癇驚風等症。以牛黃配成的中藥已達120多種,例如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丸、牛黃千金散、牛黃清熱散、至寶丹和六神丸等,牛黃的藥用價值已被世界所公認。  因為牛黃藥用廣泛,藥源匱乏,其價格不斷上漲,中國產牛黃供不應求,中國還需進口牛黃。牛黃在國際上是視為“無價之寶”,價格遠遠高於黃金,可代替外匯在國際市場上流通使用。為滿足需要,1972年後中國製定了法定的"人工牛黃"配方,按照“天然牛黃”已知成分配製,但實際效用不如天然牛黃好。近年採用“植入培育法”人工培育牛黃,即用植入牛黃晶核或塑膠框等方法在各種牛(包括水牛和奶牛)膽內人工培育牛黃,其培育速度較快,但有效成分較少,藥效較差,故加強鑑別是必要的。  目前市場上進口和中國產牛黃都不乏假貨,且其炮製手段也很高明,使牛黃的真偽辨別發生困難。已知的就有偽制、假代、摻偽等多種形式。以下介紹性狀識別和鑑別法。  一、偽製品:模仿天然牛黃的味甘、色黃,有層紋和有小白點等性狀特徵,以味苦色黃的植物類中藥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和薑黃粉等為主料,輔以蛋黃、澱粉等,以牛膽汁、雞蛋清調合,用皮膠和樹脂等粘和成不定形假貨。有的則以上述粉末,膠水等逐層粘合滾制,精心雕琢而成,並使之具有層紋和小白點,外觀性狀頗能以假亂真。  二、假代牛黃:則以其它動物的結石假冒,代替牛黃,如駱駝膽石、豬膽石、鴕鳥膽石等。中國常見以豬膽石“豬黃”假代牛黃,而南亞和西非國家以“豬黃”為名貴藥材。人體膽結石來源較廣,可用於製備“膽紅素”(人工合成牛黃主要成分)和其他生物製品,部分還可望代替牛黃,但藥效遠不如天然牛黃。  三、摻偽品:將完整的牛黃置於濃葡萄糖中浸漬若干晝夜,取出涼幹,再用白線纏繞。如此摻偽,既不破壞牛黃的個體完整性,又基本保持其性狀特徵,但能使牛黃重量大增而牟取暴利,但藥效明顯下降。  四、“蛋黃”(天然牛黃):多呈卵形,不規則球形,大小不等,小者如豆粒,大者如雞蛋。外表常為棕黃色,光滑細膩,少數粗糙或有裂隙。有的外表有一層黑色,較光亮而稍硬,習稱“掛烏金衣”,此為上品。體輕,質鬆脆易碎,斷面黃色,有排列整齊的環狀層紋,色深淺相間而重迭,在兩層間有微小白點,層間易剝離。氣清香,味先微苦而後微甜,入口芳香清涼,嚼之不粘牙,可緩慢溶化,並能將舌和唾液染成黃色。取牛黃粉末少許,用水溶化後塗在指甲上則被染成黃色,經久不退,習稱“掛甲”。牛黃以完整,色棕黃,質鬆脆,斷面層紋清晰,而細膩者為佳品。  五、“管黃”和“肝黃”:呈管狀,表面不平,有橫曲紋,因形如竹節,俗稱“竹節黃”。外表紅棕或棕褐色,有龜裂紋和小突點,常附有乾燥後的皮膜(即膽管皮膜)。斷面有較少的圈狀層紋,有的中空,色較深。  六、人工(合成)牛黃:為土黃色疏鬆粉末,也有製成不規則的球形或方形的。質較松,氣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後苦(而天然品相反),水溶液也能“掛甲”。與天然牛黃之主要區別:多為粉末狀;塊狀者斷面無明顯的層紋;裡外層顏色無區別;入口無清涼感。  七、植入培育牛黃:外觀性狀與天然牛黃極為類似,但仔細觀察,表面色澤較淺,無“掛烏金衣”;斷面的環狀層紋疏鬆,層與層之間極易剝離,中央可見明顯的植入的牛黃晶核或塑膠框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政道路隔離柵的施工工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