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月初八

    靈魂這東西放在食物中怎麼說呢是一種感覺。你看不見也摸不著。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多,民族也多,所以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和口味也不一樣。

    有些地方用粽葉包粽子,有些地方用竹子葉,有些地方用竹筒,有些地方用桲欏葉包粽子。

    口味問題也不一樣,南方喜歡吃鹹粽子,而在我們北方喜歡吃甜粽子或者原味的。

    有些人在外地,接受不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就會說這種食物不按照他們那樣做就是沒有靈魂。其實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見解。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2 # 小誠扒劇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是因為靈魂,是因為用粽葉包好吃呀!

    粽葉分有很多種,用不同的粽葉包出來的粽子味道也不一樣,即使餡料一樣的情況下。

    1、“公葉”。學名叫什麼就不懂了,地方叫法,也是用的最普遍的粽葉。葉子有清香味,用來包三角粽或者大粽子,粽子表面會層淡綠色,清香味濃。山上還有很多野生的,葉子更細長,香味也會更濃。

    2、“東葉”。包廣西大粽必備,因為葉子很大。但是這種葉子香味不夠,所以我們包大粽會再鋪上一層“公葉”,目的就是增加粽子的香味。

    3、芭蕉葉。注意,不是香蕉葉。香蕉味是沒香味的,但是芭蕉葉有。用芭蕉葉主要是包場條涼粽,包出來的涼粽不僅有灰水香氣,還有芭蕉葉香。芭蕉葉也用來包餈粑,在歌圩甚至用來墊桌子放菜用。越南的四方粽也是用芭蕉葉包的多。

    4、九層皮葉。在南方,人們會選擇用大片的九層皮樹包餈粑或者粽子。也是為了增香。

    5、木菠蘿葉。木菠蘿跟菠蘿蜜長得相似,長得好的葉子也很大,也是包粽子的好材料!

    總之,用不同的葉子包,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味道不同,或者更多是能就地取材。

  • 3 # 小草的生活日記

    我覺得粽子如果沒有粽葉包出來的肯定是沒有靈魂的,每道食物都是人用雙手親手做出來的,人們給每道食物都賦予了靈魂,而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種調料混合在一起用粽葉包裹之後形成的,粽葉包裹之後的粽子上鍋蒸或者煮之後都會有一種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這種香味讓我聞之慾醉。

    我覺得粽子如果沒有了粽葉包裹著的話,不如我們天天都在吃的米飯,水和米一起用電飯煲一蒸就可以吃了,那還過端午節有什麼意義呢?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06年國家就把端午節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所以端午節並不是普通的一天,它是我們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節日。我們應該要有過節就有過節的禮節和心情,不然國家也不會列為法定節假日了。所以我覺得粽葉包粽子才有靈魂,才是該有得一個節日的象徵之一。

  • 4 # 你好蘭州

    沒有靈魂!

    相傳在戰國時期,江南一帶民間還沒有吃粽子的習慣,不過那個時候有一種飯的煮法是,用蘆葦的葉子與米放到瓦罐一起煮成飯,普通人家在熬製的時候放一些豆類,而那些達官貴人家更是講究放置一些臘肉之類,這樣的飯不僅是香氣襲人而且非常的可口,據說還有除暑解毒之能,很受江南一帶的百姓喜愛。傳說中每當蘆葦長出新葉的時候農曆立夏,家家戶戶都有熬製這樣飯的習慣,而楚地地處江南那年正好是立夏初臨,蘆葦剛長出新葉,楚國被秦國所滅,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身亡,據說臨死前屈原咬了新的蘆葦葉子一口,不知道是不是,上蒼感念屈原的一番愛國憂民之心,還是蘆葦本身的靈性,第二年當新的蘆葦葉子長出來的時候,那些蘆葦葉子上竟然有了一道深深的齒印。老百姓感念上蒼的神奇,或許更加感念屈原的恩德,把屈原敬為上蒼派來的神,每當立夏降至,老百姓就把蘆葦與米飯丟進了江裡,後來看到魚類爭食,改用蘆葦葉子包裹米飯,以後就發展成今天的粽子,時間就在農曆的立夏與五月初五之間,這段時間被稱為端五,後來就有了五月初五午時為端正午,以後就是端午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修身養性的古詩(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