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毒刺劍客

    1992年美國總統里根提出“資訊高速公路”的概念,於是世界開始進入資訊時代,而美國也率先把資訊革命的成果用於軍事層面,於是資訊主導的作戰模式誕生了 。

    在“矽片”主導的精確火力投送模式下,“戰場屠殺”開始了。

    伊拉克軍隊還沒發現對手在哪裡,災難其實已經來臨 。

    伊拉克百萬機械化部隊“手短”,“眼睛瞎”,還沒接觸到美軍就已經損失慘重,最後幾乎是一邊倒的慘敗。美國藉助伊拉克戰場自導自演的資訊化戰爭模式讓世界震驚,於是各國軍隊開始轉型搞資訊化建設。從這場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資訊用以主導打擊從而提高打擊效率,傳統的機械能對抗已經不是戰爭的全部,而只是戰爭的後半部分,前半部分則是資訊戰,電子戰和網路戰。

  • 2 # 思貨時間

    1991年的伊拉克戰爭,也稱海灣戰爭,它第一次的展現了資訊化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此時的美帝怒攀科技幾十載,終於將戰爭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優勢。第一次海灣戰爭重新向世界闡釋了現代戰爭。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其最大特點為,這是一次高科技戰爭。高科技戰爭是利用交戰雙方資訊不對稱的優勢,使戰爭形態發生質的變化。美軍在整個海灣戰爭中都表現出了巨大的科技優勢,我們從地面戰爭中的表現既可窺見一二。美軍裝備的M1坦克與伊軍共和國衛隊裝備的T72形成了鮮明的對比,M1坦克所裝備的熱成像儀在夜間或煙霧條件下,可以識別1500米內的目標,探測距離可達3000米。而伊軍T-72的微光夜視儀最大探測距離只有800米。許多伊軍戰俘回憶,他們只能在沙塵暴中朝炮口火焰還擊,雙方的坦克差距不僅體現在夜視裝置上,T-72還缺乏完善的火控系統,鐳射測距儀獲得的資料,需要手動輸入火控計算機,這讓M1坦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做到先發現、先射擊、先擊毀,此時的T-72成了名副其實“鐵棺材”。除了更勝一籌的坦克之外,空中偵察傳來的戰場資訊,讓美軍的地面指揮官可以隨時掌握伊拉克部隊的動向,順暢的通訊指揮體系也讓前線的廝殺能夠隨時得到強大的火力支援。美軍要用絕對的優勢兵力,一舉吃掉共和國衛隊的精銳之師。孤立無援的共和國衛隊發動大規模的反攻,與其被美軍在遠距離上“挨個點名”,不如主動出擊攻擊美軍。而美軍此時利用戰場資訊,避其鋒芒,召喚空中火力打擊伊軍反攻,武裝直升機此時才被認定為真正的“坦克殺手”共和國衛隊的境遇,就像是伊拉克在整場戰爭中的縮影,面對開了掛的美軍,伊拉克就像瞎子一樣,毫無招架之力。在共和國衛隊被美軍消耗殆盡之時,薩達姆最後的希望都破滅了,對外宣佈接受停火。憑藉著各種高科技在戰場上的應用,聯軍僅用42天就取得了勝利,地面戰爭只進行了100小時。自上世紀80年代起,計算機微電子領域技術的發展開花結果,處於冷戰對抗下的美國,迅速將其運用於軍事領域,為整個部隊的偵察指揮系統資訊化打下了基礎,也令武器裝備的精確制導成為可能,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成了新軍事變革後,美軍小試牛刀的板上之肉,相比機械化戰爭時代所誕生的坦克、飛機、大艦巨炮,有形之物的震撼效果,在資訊化變革當中,並不如前輩們直觀突出。不過,這次升級對戰鬥力的提升絲毫不亞於上一次。如果說機械化是升級軍隊的肌肉,資訊化就是升級軍隊的神經與大腦。“傻大黑粗”與“聰明靈巧”的對決,在海灣戰場上勝負皆然。此戰的結果也令全世界各國為之震撼,軍隊資訊化改革的浪潮從此席捲全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月十五殺韃子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