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他的名字叫小美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剛拿到這《石灰吟》這首詩的時候,我不知如何下手去給學生講,只感覺到一種剛烈的氣勢直逼心尖。“粉身碎骨渾不怕”,這是怎麼樣一個渾身是膽的人呢?“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怎樣一個執著的人呢?更有“烈火焚燒若等閒”讓我想起了毛主席《長征》中“萬水千山只等閒”。英雄就是英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萬水千山吾等閒視之!讓我肅然起敬。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不會是平凡的,于謙(浙江錢塘人,現杭州市)就是這樣一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瞭解圍繞于謙發生的一系列戰鬥(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故事(兩袖清風)和陰謀(奪門之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讀懂這首詩,瞭解這個人物的品格。 話說當年大明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而王振是一個一直做著青史留名美夢的愚蠢小人。在土木堡之戰前,他蠱惑皇帝到邊境御駕親征,又在行軍途中想帶皇帝和部隊經過老家,對十里八鄉顯擺顯擺,結果快進村了又怕人多踩壞鄉親們麥苗被罵,總之來來回回拐來拐去一系列瞎操作,導致擁有強大火力但睏乏不堪的明軍部隊在土木堡被蒙古軍隊意外圍困,明英宗英勇/淡定被俘。土木堡之變後,蒙古也先軍隊迅速逼近北京城。由於京師防禦主力被殲,皇帝被擄,京師人心惶惶,大部分人表示只有南遷才能避過此難。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些人心裡,天下是皇帝家的天下,皇帝換了我可以接著做大臣,不礙事。按袁騰飛老師的話“誰來(當皇帝)了,我不是在家炒土豆絲”。在這大廈將傾之時,只有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站出來阻止南遷,並主導了“北京保衛戰”,為大明保住了半壁江山。 “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于謙貫穿一生的準則。英宗那會,王振專權貪婪無度,但凡地方官進京報告情況,多多少少都要給他帶點東西,即使是日常用品,王振也來者不拒。而於謙就是不送,只做了一首詩“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成語兩袖清風就是來源於此。一朝為官,一個貪,一個不貪,矛盾就產生了。於是王振找了個藉口把于謙關了起來,可是于謙的威望非常之高,殺掉這個人可能會引起及其嚴重的後果。最終權傾朝野的王振退讓了,他把于謙放了出來。在牢裡大罵王振的于謙出獄後仍然堅持了他的原則,清廉如故。 在於謙等人的不斷努力下,在蒙古囚禁了多年的前皇帝朱祁鎮終於被放回家了。一時間朝廷裡出現了倆皇帝,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現皇帝明代宗朱祁鈺。老皇帝剛被放出來接著又被新皇帝給囚禁了。後來徐有貞、石亨等人協助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廢掉了朱祁鈺,老皇帝重新迴歸權力中樞。徐有貞等人紛紛加官進爵進入貪腐快車道。一群人貪,一個人不貪,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于謙,便與這夥得勢權臣顯得格格不入。於是他們蠱惑朱祁鎮把于謙關進了獄中,給他安了一個有謀反成分的罪名“迎立外藩”。由於于謙品格突出,擁有無數粉絲,大家紛紛求情,表示這個罪名“不合邏輯”。徐有貞的答覆是“雖無險跡,意有之”。在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恐怕只有秦檜那句“莫須有”可以匹敵。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他拼死保衛的城池前,被判斬決。史載:天下冤之。奉命抄家的人搜了很久,發現于謙家裡竟“毫無餘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成了這位英雄最後的寫照。 同樣是詩人同樣是英雄,于謙和岳飛有著相似的品格、相似的境遇和和相似的結局。他們都有著努力抗爭且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實力,但都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我想,英雄的偉大不需要任何皇帝去肯定,因為他們的一生就如這首《石灰吟》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浙江錢塘就是現在的杭州市,到杭州遊西湖不要只想著斷橋,記得去看一看看“西湖雙少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鴿如何進行大規模立體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