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決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為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有一句老話用在這裡很合適:要相信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我還是重複那句話:以德服人,這絕對不是一句笑話,君不見今日某大國在世界上呼東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風,卻也是麻煩不斷,反抗四起。
暴力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後盾,但絕對不能解決問題。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是很不簡單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
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征服。
古裡成為了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達這裡,意氣風發之餘,立下了“刻石於茲,永昭萬世”豪言壯語。二十年後,他心滿意足的在這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鄭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裡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裡。
古裡的人們再也沒有能夠看到大明的船隊,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六十多年後,一支由四艘船隻組成的船隊又來到了古裡,這支船隊的率領者叫達·伽馬。
這些葡萄牙人上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尋找所謂的財寶,當他們得知這裡盛產香料、絲綢時,欣喜若狂,這下真的要發財了。
找到這個可以發大財的地方後,達.伽馬十分得意,便在科澤科德豎立了一根標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根標柱象徵著葡萄牙的主權。
在別人的土地上樹立自己的主權,這是什麼邏輯?其實也不用奇怪,這位達.伽馬在他的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豎了類似的標柱,用這種亂搭亂建的方式去樹立他所謂的主權,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邏輯。
然而這位掛著冒險家頭銜的殖民者永遠也不會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個叫鄭和的人率領著大明國的龐大艦隊來到過這裡,並樹立了一座豐碑。
一座代表和平與友好的豐碑。
------------------《明朝的那些事兒》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決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為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有一句老話用在這裡很合適:要相信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我還是重複那句話:以德服人,這絕對不是一句笑話,君不見今日某大國在世界上呼東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風,卻也是麻煩不斷,反抗四起。
暴力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後盾,但絕對不能解決問題。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是很不簡單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
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征服。
古裡成為了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達這裡,意氣風發之餘,立下了“刻石於茲,永昭萬世”豪言壯語。二十年後,他心滿意足的在這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鄭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裡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裡。
古裡的人們再也沒有能夠看到大明的船隊,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六十多年後,一支由四艘船隻組成的船隊又來到了古裡,這支船隊的率領者叫達·伽馬。
這些葡萄牙人上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尋找所謂的財寶,當他們得知這裡盛產香料、絲綢時,欣喜若狂,這下真的要發財了。
找到這個可以發大財的地方後,達.伽馬十分得意,便在科澤科德豎立了一根標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根標柱象徵著葡萄牙的主權。
在別人的土地上樹立自己的主權,這是什麼邏輯?其實也不用奇怪,這位達.伽馬在他的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豎了類似的標柱,用這種亂搭亂建的方式去樹立他所謂的主權,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邏輯。
然而這位掛著冒險家頭銜的殖民者永遠也不會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個叫鄭和的人率領著大明國的龐大艦隊來到過這裡,並樹立了一座豐碑。
一座代表和平與友好的豐碑。
------------------《明朝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