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只有裡,沒有公里的概念。
周秦漢,一里=415.8米
清光緒,一里=576米
1929年到如今,一里=500米
中國裡的長度及其演變,無論今人關於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記載,都很少談及。著名中國經濟史專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國曆代度量衡之變遷及其時代特徵》中說:“自漢代以後,歷代計算長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為止。至清光緒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時,……才明文規定於尺之外,另立裡制。所以,中國裡作為計算道路等的長度單位在制度上確立得是很晚的。但這決不是說中國古代沒有裡這種長度的概念,相反這種概念當時應用很多。如《漢書·西域傳》所載數十個方國中,大多數方國到長安有多少裡的記載:“鄯善國,本名Murano,……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國,……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這說明裡這種長度概念在當時是常常用到的。雖然如此,正史講度量衡時卻沒有裡的長度。如《漢書·律曆志》談到長度時說:“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此處講的五個長度單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沒有裡。這裡沒有講裡的長度,不是沒有裡的長度,而是由於種種原因缺少記載造成的
古代只有裡,沒有公里的概念。
周秦漢,一里=415.8米
清光緒,一里=576米
1929年到如今,一里=500米
中國裡的長度及其演變,無論今人關於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記載,都很少談及。著名中國經濟史專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國曆代度量衡之變遷及其時代特徵》中說:“自漢代以後,歷代計算長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為止。至清光緒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時,……才明文規定於尺之外,另立裡制。所以,中國裡作為計算道路等的長度單位在制度上確立得是很晚的。但這決不是說中國古代沒有裡這種長度的概念,相反這種概念當時應用很多。如《漢書·西域傳》所載數十個方國中,大多數方國到長安有多少裡的記載:“鄯善國,本名Murano,……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國,……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這說明裡這種長度概念在當時是常常用到的。雖然如此,正史講度量衡時卻沒有裡的長度。如《漢書·律曆志》談到長度時說:“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此處講的五個長度單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沒有裡。這裡沒有講裡的長度,不是沒有裡的長度,而是由於種種原因缺少記載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