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撒叫我

    所謂“名實之辯”主要是指中國先秦時期發生的一場關於襲達思想、論證真知的思維規律的論爭。春秋戰國之際,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舊有之名已不能容納新的現實,於是產生了名實之辯。孔子主張“正名”,用周禮固有之名去糾正已經變化了的內容。墨子則強調不是名決定實,而是實決定名。後墨繼承發展了這一觀點,認為名是事物的概念。名的作用在於指謂、描繪內容,名實的關係是“以名舉實”,並從邏輯學的角度對名實關係作了深入探討,極大地促進了名實論和形式邏輯理論的發展。後來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實”(《荀子·正名》),認為名是用來指謂實的、約定俗成的概念,它決定於實,一旦形成也不能輕易改變。

  • 2 # 使用者4044295222555

    秦的“名實之辯”指的就是當時對於語言(名)和世界(實)的關係之爭.

    在這場爭論中頗有論述的有: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

    儒家的觀點:他們認為,所謂的語言符號系統就是“名分”,所謂的“世界”就是上下有別、貴賤有差得社會秩序.所謂“正名”,就是透過語言來調節現實,規範社會,使之納入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等級秩序中.

    儒家關心的是社會,看重的是父子、君臣之間的這種“名”與“實”之間天經地義的關係.“實”無論發生了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名”的秩序也不能亂了章法,否則就會天下大亂.

    道家的觀點是:“世界”既不是現實的社會秩序,也不是可以經驗到的客觀實際,而是超越經驗的“道”和“無限”.世界本是混沌的,是語言使其清晰了起來;世界本是黑暗的,是話語使其光明瞭起來.是語言讓世界變得可以言說,可以把握.可是,在讓世界清晰和光明的同時,語言也在閹割著世界的無限和豐富.

    墨家的觀點:堅持經驗主義,強調“聞之見之”、“取實與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現實的世界是基礎,語言符號不過是現實世界的反映.現實的情況發生了變化,語言符號自然要發生變化.

    名家的觀點:其實名家是一個另類,它不探究名、實關係,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語言本身上,從而玩弄起了語言的概念,利用語言本身做起了遊戲,不再關注語言所寓含的內容,而是看重語言本身邏輯技巧.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詭辯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母雞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