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負氣節吧
-
2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剛開始飲茶光品味,品飲時間久了,逐漸瞭解關於茶葉的方方面面,這算是進階,對茶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簡單評斷茶葉的質量。
茶葉製作工藝中有一道工序殺青,是決定茶葉品質最重要的工藝之一,綠茶、黃茶、黑茶的第一道重要工序都是殺青,如果殺青不到位,茶葉會有青草味,或者殺青過度,細看葉底,會有大片發紅、發黑的燒灼痕跡。
茶鮮葉採摘後,含有很多酶,這些酶是促進物質反應的催化劑,所以高溫殺青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抑制茶葉中的酶活性,遏制茶葉發酵。而對於紅茶、烏龍茶、白茶來說,這些酶反倒是好東西,可以促進發酵。
有茶友可能會說,黃茶和黑茶也有發酵啊。沒錯,輕發酵的黃茶和後發酵的黑茶都是發酵茶類,但重要的是,這兩類茶的發酵不需要酶,它們的發酵更接近傳統意義上的發酵方式,依靠微生物的腐化進行發酵,就跟醃菜泡菜一個意思,與紅茶等茶類的發酵方式並不相同。
綠茶的殺青工藝茶友普遍都知道,因為綠茶的主流分類方式便是根據殺青方式區分,可以分為炒青、烘青、蒸青和曬青。曬青因為溫度常常達不到要求,所以也會有微發酵,不過現在基本已經沒有曬青這種殺青方式。
綠茶是未發酵茶類,需要保留茶葉更多的物質,保持茶葉的鮮爽、苦澀滋味,清香的香氣和鮮綠的茶色。所以得想辦法去除茶葉中的酶,這便有了殺青工藝。
殺青工藝主要有三點作用:1、利用高溫將茶葉含有的酶去除,以保持茶葉鮮綠的顏色。
2、去除茶葉低沸點的青草氣息,轉而散發清香之氣。
3、在高溫殺青過程中,茶葉的水分會蒸發流失,茶葉全部變軟,便於進行後續製作工藝。
殺青時的溫度很高,如果是炒青殺青方式,鍋中的溫度大致在200度至240度,放入萎凋後的茶葉,開始均勻翻炒。炒青綠茶以龍井茶最為出名。透過高溫翻炒,將茶葉中含有的額酶去除,終止茶葉的化學反應。
如果殺青不到位或者殺青過度,成茶後算是次茶,茶質很差,總的會有三點特徵。
1、茶葉有青草氣息,澀感較強:
這是因為殺青時的溫度過低,或者殺青時間太短造成的,茶葉殺青不到位。這種茶含水量較高,茶葉香氣不高不濃,滋味口感寡淡有澀感,有青草味。
2、幹茶和葉底泛紅,滋味苦澀不爽口:
這也是由於殺青不到位造成的,茶葉殺透,溫度太低,時間過短或者翻動不均勻導致的,茶葉中的酶沒有被及時遏制,導致茶葉出現了輕微發酵。發酵後茶葉的茶色會變紅,沖泡後舒展的葉底更為明顯,茶味苦澀不夠清爽。
3、葉底上有大量黑色、褐色的斑點:
上面兩個是因為殺青不到位,沒殺透,這第三點則是因為殺青過度造成的。殺青時間過長,溫度過高,茶葉翻動不均勻,會造成茶葉被燒灼,簡單說就是炒糊了。茶葉表面出現焦糊斑點,滋味和香氣帶有焦糊味。
就這些,大家以後在判斷茶葉質量時,要注意這些特徵。
回覆列表
茶葉的殺青是什麼? 殺青是利用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保持綠茶清湯葉綠的品質特徵,是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同時具有散發水分、揮發青草氣、增加香氣、柔軟葉質的作用。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時間、殺青方法等是影響殺青質量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之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只有配合適當才能達到充足、均勻的殺青目的。 殺青適度標準:含水量60%左右;葉色由鮮綠變暗綠,葉表失去光澤;葉子柔軟不粘手,手握芽葉成團,拋之即散;折梗不斷,無紅梗、紅葉;青草氣消失,清香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