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時,我們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冬雪時,我們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該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該句出自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原文: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代 岑參原文: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譯文: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春夜喜雨》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春夜喜雨》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創作背景: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簡介: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參考資料來源:
春雨時,我們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冬雪時,我們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該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該句出自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原文: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代 岑參原文: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譯文: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春夜喜雨》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春夜喜雨》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創作背景: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簡介: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