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個人認為主要是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社會保障制度實施

    普魯士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義務教育的國家,腓特烈大帝的父親,著名的“乞丐國王”和“士兵國王”腓特烈一世在1717年就簽署《普通義務教育》條令,所有5至12歲的孩子必須上學,接受學校教育,否則,家長將要被處罰。學費為每星期6芬尼,支付不起的家庭,由當地政府承擔。比其他國家至少早150年,這可以說墊底了普魯士走向爭霸道路的基礎。在腓特烈一世時期,普魯士全國學校數量從320所猛增至1480所。腓特烈一世,士兵國王是指其痴迷於組建龐大的軍隊,乞丐國王是說他窮的跟乞丐一樣。

    到1776年,腓特烈一世的兒子腓特烈二世,將其法律化,公佈了最早的《義務教育法》,不僅以法律形式強迫所有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免費教育,並且規定給予貧民教育補助。在德國進行統一前的1863年,普魯士王國的兒童入學率達到驚人的97.3%,為國家和軍隊提供足夠高素質的基礎人才,所以在德國完成統一後,歐洲驚呼“校長打敗世界”,紛紛學習德國的模式,重視義務教育。

    德國統一後將普魯士的教育模式全國推行,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德國底層階層生活條件要優於歐洲其他國家。由於德國是封建貴族勢力相當強大的後發國家,統治階層對當時歐洲各國頻頻造反的資產階級懷有極大戒心,其當時的統治策略是懷柔社會底層。在擁有絕對軍事力量基礎上,利用無產階級打壓資產階級膨脹速度,利用資產階級瘋狂打壓工人運動,這就是俾斯麥主義。

    在俾斯麥主義指導下,德國最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從1883年開始,透過《疾病保險法》、《工人賠償法》、《傷殘和養老保險法》。適用於孤兒寡婦的《遺族保險法》以及《僱員保險法》,《帝國礦工保險法》等等社會保障性法律,推行加班費和養老金制度,建立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德國社會底層人士生活狀況大為改善,即使社會底層也能負擔的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正式長時期的進行義務教育,為德國培養出當時最廣泛的基礎人才,使得德國在20世紀初創造發明數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

    相比較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而言,其是在1871年才推出《初等教育法》,建立學區和公立小學等,進行收費制義務教育,只不過規定公立初等學校每週收費不超過9便士。但那個年代還是“資本主義每一個毛孔都充滿骯髒和罪惡”的階段,貧民和無產階級生活狀況可以說比奴隸好不了多少。

    “當時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家庭一般每週只有20先令0的生活費,這20先令中有14先令用於飲食,3-4先令用於房租,其餘則用於衣服、燈光、燃料等等,許多人家就連買張半便士的報紙、到公共酒館去喝一杯淡麥酒、買一張電車票或給孩子們一個便士的零花錢都沒有”。

    一直到1891年,英國推行《免費教育法》,禁止對3-15歲兒童進行收費,並且給每人每年撥10先令的教育補助費,英國的義務教育普及率才開始急劇提升。但即使這樣,由於補助金額太少,英國社會貧富差距太大,仍然有相當部分的適齡兒童輟學。英國真正的全面全民性質的《義務教育法》一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後才推行。學校提供餐飲等補助,比如規定必須以1/4便士的價格提供1/3品脫的牛奶等。

  • 2 # 上水清源

    1、良好的教育普及制度

    2、尊重科學及科學家的社會氛圍

    3、科學理論大爆發,思想大碰撞

    4、同時出現一大群高水平大科學家

  • 3 # 尚善若水394

    德國很重視教育,又有很濃厚的哲學氛圍,先後出了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基礎好,又有絕頂的大家,因此出現大批的科學家也就很自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中秋節期間蛋價為什麼不跌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