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於2004年9月1日起執行,其中第一條“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這就足以說明學生升降國旗必須要脫帽。國旗、國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要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就要維護國家榮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具體做法如下: 認真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服裝儀表要整潔。 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佩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要行隊禮。 唱國歌要做到認真嚴肅,精神飽滿,聲音洪亮,準確流暢。擴充套件資料:脫帽禮來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作戰都要戴頭盔,頭盔多用鐵製,十分笨重。戰士到了安全地帶,首先是把頭盔摘下,以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樣脫帽就意味著沒有敵意,如到友人家,為表示友好,也以脫盔示意·這種習慣流傳下來,就是今天的脫帽禮。時至今日,行脫帽禮已經在美國很罕見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禮儀已不那麼嚴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們也不怎麼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人對女人脫帽行禮還是司空見慣的,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電梯禮儀準則裡這麼說:不計其數的女人抱怨男人們在人群中行禮時總打到她們的頭,因此男人們不要脫帽了。)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室內戴帽是不禮貌的。男人給女士們打招呼時應該脫帽,接著應該再戴回去。這麼做的原因太簡單了。首先,在大多數的歷史中,帽子是所在階層的標記,也是社會地位的可見標誌。戴帽的傳統可溯源至古羅馬時期。那時,頭上的蓋飾是社會或政治優越感的標誌。其次,要是把帽子抓在手上,拔劍就不方便了。
教育部發布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於2004年9月1日起執行,其中第一條“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這就足以說明學生升降國旗必須要脫帽。國旗、國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要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就要維護國家榮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具體做法如下: 認真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服裝儀表要整潔。 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佩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要行隊禮。 唱國歌要做到認真嚴肅,精神飽滿,聲音洪亮,準確流暢。擴充套件資料:脫帽禮來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作戰都要戴頭盔,頭盔多用鐵製,十分笨重。戰士到了安全地帶,首先是把頭盔摘下,以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樣脫帽就意味著沒有敵意,如到友人家,為表示友好,也以脫盔示意·這種習慣流傳下來,就是今天的脫帽禮。時至今日,行脫帽禮已經在美國很罕見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禮儀已不那麼嚴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們也不怎麼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人對女人脫帽行禮還是司空見慣的,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電梯禮儀準則裡這麼說:不計其數的女人抱怨男人們在人群中行禮時總打到她們的頭,因此男人們不要脫帽了。)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室內戴帽是不禮貌的。男人給女士們打招呼時應該脫帽,接著應該再戴回去。這麼做的原因太簡單了。首先,在大多數的歷史中,帽子是所在階層的標記,也是社會地位的可見標誌。戴帽的傳統可溯源至古羅馬時期。那時,頭上的蓋飾是社會或政治優越感的標誌。其次,要是把帽子抓在手上,拔劍就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