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看法:必要性不大
熱交換芯,根據材料是否親水,可以稱為全熱交換和顯熱交換兩種,區別就是交換的能量中是否包含水蒸氣的蒸發熱。
在夏季和冬季的典型工況下,室內外能量差中,水的蒸發熱(可以稱作潛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35度60%降溫到26度50%的空氣時,按每小時500kg幹空氣計,顯熱負載1.279kw,潛熱3.916kw,潛熱是顯熱的大概3倍之多)
按照正常換氣量,每小時500kg幹空氣流量大概相當於國標規定的130m3左右住宅(偏大戶型三室一廳的樣子)額定換氣量。即,夏天工況下,如果沒有熱交換模組,則該新風給製冷系統帶來的負荷是5.195kw。如果僅僅配備的是顯熱交換模組(金屬材質為代表),最多解決1.279kw顯熱這部分功率,而且還要考慮熱交換效率,空氣能量中的大頭並沒有被回收,節能效果有限。在這種工況下,只有全熱交換(透過熱交換芯的親水材料傳導水蒸氣)才能帶來比較大的能量節省。但親水材料(市場上主流以紙質材料為主)的清潔也是一個大坑,這個和下面的風道佈局又有關聯。
另一個大坑是風道佈局。有些品牌選擇前置濾芯:室外空氣先經過高效過濾器以後,再進入全熱交換芯體。大部分品牌選擇的是後置濾芯:室外空氣先經過粗濾(個別有中效濾網)以後,先經過熱交換芯體,最後再經過高效濾網吹出風。因為熱交換芯體部分,出於工藝或者故意,總會有一定量的混風(有些廠商是故意設定一定量的混風。是因為混風以後室內出風口的溫度會更接近室溫,“顯得熱交換更有效果”)。所以如果前置濾網,出風口的顆粒物值會大於濾網的額定值,影響機器出風口的實際測試效果。如果後置濾網,那麼最大的問題在於熱交換芯體的清潔,因為空氣尚未經過充分的過濾就吹入熱交換芯體,很容易導致熱交換芯體汙染,進而影響熱交換效果,乃至發黴影響空氣質量。
第三個問題就是熱交換效率,熱交換器如果想要效率高,在相同風量的情況下需要更大的接觸面積,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新風主機的體積變大。同時,熱交換新風機需要同時佈置兩套風道,兩個風機(分管進排風),這些都佔用了大量的體積。所以主流的帶熱交換的新風機,要麼就犧牲過濾層數(會加快高效濾網損耗),要麼增大體積,或者比起同體積無熱交換的機器風量小。而且,熱交換回收的是排風所包含的能量,但從工程設計上講,新風的進氣量需要大於排氣量才能徹底治理室內空氣,防止因為漏風而混入室內的汙染。這樣也會降低交換芯體的熱交換效率。
最後,涉及到空氣的流動特性。如果熱交換新風主機為無管道型別(櫃機或者壁掛機),那麼出風和迴風之間會產生比較大的空氣短路效應。潔淨的空氣只會在新風主機附近,無法送達室內稍遠一點的地方,浪費能量的同時無法達到理論上的新風淨化的效果。
所以,上述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熱交換功能在有些地方的雞肋之處。顯熱交換的交換芯體(金屬),固然好清潔但節能效果有限。全熱交換的芯體如果是濾芯後置的型號,熱交換芯體的清潔和發黴是一個大問題;濾芯前置的型號固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芯體清潔的問題(迴風風道一樣需要清潔,會混有布毛乃至油煙),但混風帶來的淨化效果變差又不能忽視。更何況還有體積和空氣流動特性的限制;另外有熱交換的機器,售價也往往高了不少。
綜上,熱交換從商業上是一個很好的賣點,一個噱頭,可以把機器吹的更加高大上,但是實際熱交換究竟能夠帶來多好的效果,還需要再做思量。
先說看法:必要性不大
熱交換芯,根據材料是否親水,可以稱為全熱交換和顯熱交換兩種,區別就是交換的能量中是否包含水蒸氣的蒸發熱。
在夏季和冬季的典型工況下,室內外能量差中,水的蒸發熱(可以稱作潛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35度60%降溫到26度50%的空氣時,按每小時500kg幹空氣計,顯熱負載1.279kw,潛熱3.916kw,潛熱是顯熱的大概3倍之多)
按照正常換氣量,每小時500kg幹空氣流量大概相當於國標規定的130m3左右住宅(偏大戶型三室一廳的樣子)額定換氣量。即,夏天工況下,如果沒有熱交換模組,則該新風給製冷系統帶來的負荷是5.195kw。如果僅僅配備的是顯熱交換模組(金屬材質為代表),最多解決1.279kw顯熱這部分功率,而且還要考慮熱交換效率,空氣能量中的大頭並沒有被回收,節能效果有限。在這種工況下,只有全熱交換(透過熱交換芯的親水材料傳導水蒸氣)才能帶來比較大的能量節省。但親水材料(市場上主流以紙質材料為主)的清潔也是一個大坑,這個和下面的風道佈局又有關聯。
另一個大坑是風道佈局。有些品牌選擇前置濾芯:室外空氣先經過高效過濾器以後,再進入全熱交換芯體。大部分品牌選擇的是後置濾芯:室外空氣先經過粗濾(個別有中效濾網)以後,先經過熱交換芯體,最後再經過高效濾網吹出風。因為熱交換芯體部分,出於工藝或者故意,總會有一定量的混風(有些廠商是故意設定一定量的混風。是因為混風以後室內出風口的溫度會更接近室溫,“顯得熱交換更有效果”)。所以如果前置濾網,出風口的顆粒物值會大於濾網的額定值,影響機器出風口的實際測試效果。如果後置濾網,那麼最大的問題在於熱交換芯體的清潔,因為空氣尚未經過充分的過濾就吹入熱交換芯體,很容易導致熱交換芯體汙染,進而影響熱交換效果,乃至發黴影響空氣質量。
第三個問題就是熱交換效率,熱交換器如果想要效率高,在相同風量的情況下需要更大的接觸面積,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新風主機的體積變大。同時,熱交換新風機需要同時佈置兩套風道,兩個風機(分管進排風),這些都佔用了大量的體積。所以主流的帶熱交換的新風機,要麼就犧牲過濾層數(會加快高效濾網損耗),要麼增大體積,或者比起同體積無熱交換的機器風量小。而且,熱交換回收的是排風所包含的能量,但從工程設計上講,新風的進氣量需要大於排氣量才能徹底治理室內空氣,防止因為漏風而混入室內的汙染。這樣也會降低交換芯體的熱交換效率。
最後,涉及到空氣的流動特性。如果熱交換新風主機為無管道型別(櫃機或者壁掛機),那麼出風和迴風之間會產生比較大的空氣短路效應。潔淨的空氣只會在新風主機附近,無法送達室內稍遠一點的地方,浪費能量的同時無法達到理論上的新風淨化的效果。
所以,上述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熱交換功能在有些地方的雞肋之處。顯熱交換的交換芯體(金屬),固然好清潔但節能效果有限。全熱交換的芯體如果是濾芯後置的型號,熱交換芯體的清潔和發黴是一個大問題;濾芯前置的型號固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芯體清潔的問題(迴風風道一樣需要清潔,會混有布毛乃至油煙),但混風帶來的淨化效果變差又不能忽視。更何況還有體積和空氣流動特性的限制;另外有熱交換的機器,售價也往往高了不少。
綜上,熱交換從商業上是一個很好的賣點,一個噱頭,可以把機器吹的更加高大上,但是實際熱交換究竟能夠帶來多好的效果,還需要再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