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飛楊

    在越戰之前,世界主流步槍用彈是7.62口徑,美國也是使用者,越戰時M14幹不過AK47,小口徑5.56的M16充忙替補上場,實戰結果超好!自此全世界主戰步槍彈由7系轉為5系。小編你的提問純屬瞎扯淡,口徑決定彈頭動能!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懂的話,就別來丟人現眼了!

  • 2 # 瘋狗的輕武

    沒什麼逐步演化,M43這種中間威力彈丟到5-60年代還行。但是等小口徑這種初速高、彈道平直,毀傷效果又好的彈種出來之後,還要你這種7.62x39的小便彈道幹啥?

    毛子又不傻,看到小口徑的潮流之後立馬跟上,然後AK74問世。接著毛子就把以前的AKM包括M43彈一股腦的開始賤賣給黑叔叔綠叔叔他們,當然還包括三哥。所以說7.62x39彈的演化基本沒有

    當然,個例還是有的。

    比如南斯拉夫開發的M67彈,因為毛子原裝的M43彈式一種鋼芯彈,比較硬。擊中人體之後怎麼進去怎麼出來,不會碎裂或者變形。所以M67彈內部是鉛芯,而且頭部還是空的,好讓子彈擊中人體之後前部空芯的銅被甲碎裂,使得鉛芯往前撞擊並翻滾碎裂。

    另外,9x39mm子彈,也就是VSS用的那種,這其實也算7.62x39的一個變種,無非就是殼口撐大了,塞進一枚超大隻的彈頭。

  • 3 # 紅色手電筒

    作為世界上第二種中間型威力彈,M1943彈定型在1943年,按照大部分西方國家的說法,蘇聯的1943年彈是蘇聯在繳獲了德國的7.92短彈後仿製成功的。按照蘇聯人的說法,M1943彈從1939年就開始研製,由葉利扎羅夫和肖明在1943年成功定型。

    由於費德洛夫在20世紀初所著的輕武器的演進中,就曾經提到過,單兵槍械的未來演進,可能出現兩種型別的武器,其一,為衝鋒槍和輕型卡賓槍和二為一,使用新型槍彈,其二,為輕型自動步槍,不用說應該使用威力較大的槍彈。這樣看來俄華人很早就有這種想法,不過是1943年把這種設想變為現實而已。按照日本人的說法,M1943彈在彈道的前半段表現優異,但是彈道的後半段彎曲的太厲害,所以雖然滿足了近距離突擊的要求,但是對於精度尤其是遠距離精度就算了。

    M1943彈包括普通彈,曳光彈,穿甲燃燒彈,曳光燃燒彈4種。普通彈全彈長55.8毫米,彈頭長26.5毫米,全彈重16.4克,彈頭重7.9克,發射藥1.6克,初速710米/秒。

    曳光彈,全彈重15.9克,彈頭重7.56克,曳光距離800米,初速740米/秒,彈頭為綠色。

    穿甲燃燒彈,全彈重16.17克,彈頭重7.67克,彈頭初速755米/秒,彈頭為黑色。

    燃燒曳光彈,全彈重15克,彈頭重6.63克,彈頭重6.63克,彈頭初速700米/秒,曳光距離700米可以在曳光距離內引燃乾草,彈頭為紅色。

    由於在蘇東集團中其他國家的科技水平有限,特別是沒有象比利時FN這樣的高水平輕武器研製的公司,同時,蘇東集團中對於一體化的要求遠遠大於北約,蘇東集團對於M1943彈也沒有什麼改進。另一個使用M1943的大戶中國,在輕武器上的演繹嘛,呵呵,就不說了。所以M1943彈的變型產品不多,更沒有象SS109這樣的大作,再加上蘇聯在70年代就開始研製新的替代產品5.45小口徑彈,所以老式的1943彈也就那麼著吧,能用就得了。

    圖片來自輕武的瘋狗大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搏擊的空手能打過拿砍刀匕首及鐵棍的黑首黨壯漢(90公斤級別的且出手狠辣不怕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