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提問的人是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還有就是在家的時間長還是在戶外的時間長?下面的回答只是根據本人自己的經驗:
在家使用插卡音箱或者最簡單的唱戲機就行。
出門使用帶有外放功能的MP3播放器或者最簡單的唱戲機,主要是要待機時間長,不使用智慧手機就是為了防止轉移注意力,耳機最好選一個帶主動降噪的,不影響交通安全。
★為什麼華人學不好英語?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到最後頂多學會兩首英文歌——“生日歌”和“字母歌”,因為總是在受教育者身上找原因,從來沒有在施教者身上找過責任。中國學生第一次見到英語老師,老師都會提一個要求:要學好英語,一定要有一本英語詞典。而大多數英語詞典有個缺點,沒有把單詞原形以外的關聯詞(見後)音標印出來。詞典也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時候重讀、輕讀、連讀、略讀、濁化。
★當大家嘲笑鄧超“We are family(伐木累)”的時候,好像不知道絕大多數英語老師的“of”發音都是錯的,或許因為高考至今沒考過。而大多數人覺得“of”這個單詞太簡單,用不著查字典讀音。讓學生自己查字典,可以說是“全民英語”國策下最大的敗筆,那些鼓吹“不下苦功是學不好英語”的教育者,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教學手段上的無能。世界上只有天生的聾啞人,後天的聾啞一定是施教者的罪過,更何況先天聾啞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借助聽器實現部分語言能力。
★有哲人說過: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路途的遙遠,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查單詞讀音就是這粒沙子,磕完一粒又一粒,永遠磕不完,磕不乾淨。讓學生用字典去查那些杜撰或從其他語系舶來的人名、地名、專用名詞讀音,幾乎等同於緣木求魚,有的教材甚至能用一大段漢語講一下這個詞的來歷,卻不給注個音標,所以說,查字典讀音,這種簡單無效的重複勞動,就是每個學生學英語征途上的一粒粒沙子、一塊塊巨石、甚至是一座座高山。
★老師佈置了“聽寫作業”,先不說家長有沒有時間和精力,“會不會念”首先是個問題。人類對聲音的記憶力遠不如記在紙上的拼音(音標)更方便實在。學生對照著拼讀本音標,填寫就相當於是聽寫課文。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課文誦讀和默寫,熟練以後自然可以下意識地脫口而出。英語學習就不再受制於父母“在不在”和“會不會”了。
不知道提問的人是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還有就是在家的時間長還是在戶外的時間長?下面的回答只是根據本人自己的經驗:
在家使用插卡音箱或者最簡單的唱戲機就行。
出門使用帶有外放功能的MP3播放器或者最簡單的唱戲機,主要是要待機時間長,不使用智慧手機就是為了防止轉移注意力,耳機最好選一個帶主動降噪的,不影響交通安全。
★為什麼華人學不好英語?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到最後頂多學會兩首英文歌——“生日歌”和“字母歌”,因為總是在受教育者身上找原因,從來沒有在施教者身上找過責任。中國學生第一次見到英語老師,老師都會提一個要求:要學好英語,一定要有一本英語詞典。而大多數英語詞典有個缺點,沒有把單詞原形以外的關聯詞(見後)音標印出來。詞典也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時候重讀、輕讀、連讀、略讀、濁化。
★當大家嘲笑鄧超“We are family(伐木累)”的時候,好像不知道絕大多數英語老師的“of”發音都是錯的,或許因為高考至今沒考過。而大多數人覺得“of”這個單詞太簡單,用不著查字典讀音。讓學生自己查字典,可以說是“全民英語”國策下最大的敗筆,那些鼓吹“不下苦功是學不好英語”的教育者,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教學手段上的無能。世界上只有天生的聾啞人,後天的聾啞一定是施教者的罪過,更何況先天聾啞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借助聽器實現部分語言能力。
★有哲人說過: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路途的遙遠,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查單詞讀音就是這粒沙子,磕完一粒又一粒,永遠磕不完,磕不乾淨。讓學生用字典去查那些杜撰或從其他語系舶來的人名、地名、專用名詞讀音,幾乎等同於緣木求魚,有的教材甚至能用一大段漢語講一下這個詞的來歷,卻不給注個音標,所以說,查字典讀音,這種簡單無效的重複勞動,就是每個學生學英語征途上的一粒粒沙子、一塊塊巨石、甚至是一座座高山。
★老師佈置了“聽寫作業”,先不說家長有沒有時間和精力,“會不會念”首先是個問題。人類對聲音的記憶力遠不如記在紙上的拼音(音標)更方便實在。學生對照著拼讀本音標,填寫就相當於是聽寫課文。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課文誦讀和默寫,熟練以後自然可以下意識地脫口而出。英語學習就不再受制於父母“在不在”和“會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