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鵜鶘心理

    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日益嚴重,筆者也看到大量案例,例如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順利完成學業,可就業後不願繼續還貸。又例如零花錢索要方式各式各樣,披上自願參加的學生保險的外衣後,學生在說服家長支付保險費用的數額遠超實際數額,而學生和學校卻說不願參加保險,從中截留。因此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就需要我們引起重視。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梳理原因。

    從微觀層面學生自身因素導致。無論是初中、高中、大學,當代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被家中父母和長輩溺愛有加,直接導致學生步入學校進入集體生活中心理素質不夠完善,缺乏理性思考,和是非對錯的判斷力,一旦出現誠信選擇時,往往簡單從當下自我利益為出發點思考問題,做好學生需要的誠信堅持成本較高,所以利避害的心理容易讓學生選擇失去誠信的行為應對。另外誠信缺失的不良後果不是立即呈現,讓學生的誠信認識和誠信行為產生脫節,對誠信能說得頭頭是道,但就是明知故犯,言行不一。

    從中觀層面,家庭和學校因素導致學生誠信缺失。現在的應試教育氣氛讓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都一致認為學生成績是最重要的學習指標和標準,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存在教育真空,學生的誠信意識得不到正面強化。對學生的誠信考量還停留在家長、老師的主觀印象中,未能建立有效的道德約束和懲罰機制。

    從宏觀層面,社會因素導致學生誠信缺失。當下社會高速發展,資訊爆炸,讓學生片面的追求自己的利益,漠視他人利益,加上學生對自己修養要求不高,自律約束不強,當今學生的傳統道德觀受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潮衝擊,影響這學生的誠信觀和價值觀,一切處事原則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首位,這也是徵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 2 # 咕嚕牛的春天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喜歡談論關於學習的那些事,我總是跟我的學生說,學習之前首先學會做人,而做人最重要的是誠信,人沒有誠信的話就交不到朋友。

    最近頻頻發酵的河南省4名高考學生家長實名舉報稱孩子高考答題卡被人調包了。。。。。。

    河南招生辦調查結果顯示答題卡、姓名、考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資訊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

    可就在大家認為此事告一段落的時候,鄭州蘇姓考生被網友挖出三大丑聞:

    1.論文抄襲。這個不熟悉暫且不談。

    2.疑似開後門轉學進入鄭州一中。這個情有可原,本人為了學業、前程也轉過學。

    3.會考成績7B1C,僅有一門A。相信高考的學生都參加過會考,當年本人會考時那試卷是多容易,氛圍是多輕鬆,跟高考是沒法比的。

    我最想說得是,這種事情在當今社會出現,已經司空見慣了。

    再想想社會上到處貼的辦假學歷,鑽各種空子,現代人好像把聰明勁兒都用來造假上了。

    前幾天,在某論壇上,網友說,一個朋友貪便宜買了一袋蝦,回家發現全部都注膠蝦的感覺。從外觀看清涼透明,洗了洗了全都耷拉了,一掰開蝦頭,裡面是明晃晃的蝦膠。

    我們常說現在社會風氣不好,大人之間缺失了信任和包容。可孩子是未來社會的領路人,接班人,如果也是有樣學樣的,那未來的社會環境更是糟糕透頂。都說孩子的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放大鏡,之所以出現了這個問題,有沒有反思,是不是我們家庭教育的失職導致的呢?

    只要一有利益,就有人造假,為了利益,什麼奇葩事情都有,頻頻重新整理我們的道德底線和認知常識。試想在一個造假的社會生活著,終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作為社會人的我們,又有誰能逃得過這種種劫難呢?

  • 3 # 渭城朝雨清塵

    謝謝邀請,我認為學生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的扭曲造成的,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很多人都在豐富的物質中迷失本心,令人憂心的是,現在不是教育在教育社會,反之是社會享樂墮落思想在腐蝕教育!青少年學生追求享受,崇拜金錢,崇尚物慾享受。當誠信與這種價值觀衝突的時候自然就被犧牲掉了!

    還有,對學生進行的誠信教育本身就有問題,有的老師教育學生誠信,目的是透過誠信能獲取利益,例如講誠信的人被高薪聘用了,講誠信的公司得到了大單合同等等,反正在他們教育中講誠信就能獲得利益,不講誠信就損失利益!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還是利益至上,當放棄誠信能獲得更大利益的時候他們是棄之如敗履的!

    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振國將不國,現代生活節奏快,個人自由度高,更應該進行公民道德修養教育,中國傳統的對個人道德的美好信仰是應該作為青年學生的人生準則教育給學生了!

  • 4 # 希樸羊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超我就是道德我。誠信、捨己為人等一系列上位社會要求都屬於超我的部分,超我告誡個體不能違背良心。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誠信的表現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個體的誠信也是其自信、有能力的表現。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失信的行為可謂是屢見不鮮,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缺乏誠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想實現某種願望。為了一時的利益或者想要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而去欺騙周圍的人。2.逃避責任。可能面臨的負面後果使個體不敢主動去承擔責任。個體有時將責任推給了別人,有時透過種種謊言去掩飾。3.模仿和從眾行為。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實驗表明,當個體看到他人透過說謊或投機取巧達到了目的或者躲過了應有的負面後果,個體會感到有機可乘,因而也學會了說謊、作弊等行為。4.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去說謊。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為滿足自身的虛榮心而給自己建立的虛無形象在被揭穿後會給個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根據學校心理學及諮詢心理學大量實驗研究結果,建議教師可以透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誠信素養:

    首先,可以透過主題班會的形式播放一些社會中的新聞誠信事件來讓孩子們感知誠信。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觀察、模仿行為是學習獲得親社會行為及社會價值觀念的重要學習方式,因此,讓學生們透過誠信人物來近距離感知誠信,有助於幫助學生們樹立誠信的意識。

    其次,建議採取集體活動的方式教導孩子們切勿見利忘義。社會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在物質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衝擊下,現代人普遍認為利益比誠信更為重要,社會崇尚金錢、權力,並以此來衡量個人成功與否,這是導致很多個體不誠信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導學生們要做到誠信待人,不見利忘義,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擔當意識。

    再次,建議透過讀書閱讀活動教導孩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社會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在求學階段,從修身養性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在無人監督時亦能自律,勇於改過等,有助於青少年不斷地磨鍊自身的誠信品格。

    最後,建議透過主題教育的方式教導學生們要以誠待人。人際交往心理學研究表明,真誠是友誼的必備要素,個體的人際交往中欺騙行為將導致人際交往中的不信任感的產生。因此,友誼,只有建立在互相真誠的基礎上才能歷久彌新。而社會心理學追蹤研究結果表明,堅固而持久的友誼有助於個體高水平誠信素養的建立與保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叫囂要和美軍同歸於盡的日本人,為何在美軍登陸之後開夜總會招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