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表小姐的客廳
-
2 # 大寫的蘿菈
與其說蠔式(Oyster)是一個錶款,不如更準確的說蠔式是勞力士的一個獨有的技術。這個技術是讓錶殼像蠔(也就是牡蠣)的外殼一樣足夠堅硬地保護錶殼裡的機構裝置,讓其達到防水、防塵的效果。
1927年,勞力士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個可以防水、防塵的腕錶,起名為蠔式。在此之前,手錶除了走時精準度之外,第二大挑戰就是灰塵和溼氣很容易進入到錶殼內,我們小時候一定都有佩戴手錶時錶蒙子裡面產生霧氣的困擾。最大的挑戰就是調整時間的錶冠(俗稱把頭)和錶殼之間的空隙如何被有效阻擋住。勞力士透過旋入式的貼合式錶冠解決了這一難題。1927年,蠔式腕錶面試。
勞力士為了具體展現蠔式腕錶的這一特性,讓年輕的英國女士梅塞迪絲 ∙ 吉莉斯(Mercedes Gleitze)佩戴勞力士蠔式腕錶,成功橫渡英倫海峽。在遊了十幾個小時到達終點之後,她佩戴的腕錶依然絲毫無損、執行如常。
蠔式錶殼腕錶最厲害的是Seadweller海使型,防水深達1,220米(4,000英尺),是堅固耐用的典範之作。形狀獨特的中層錶殼以整塊實心904L鋼鑄造,難以腐蝕。三角坑紋底蓋以品牌專屬的特殊工具旋緊,將錶殼密封,因此只有勞力士錶匠才能開啟機芯。
如今,除了切利尼錶款之外,所有勞力士的錶款均配備了蠔式錶殼。
所謂“蠔式”,是勞力士代表性的製表技術之一,並不是指某一款表。
“蠔式”是勞力士腕錶獨特的防水、防塵結構,1920年代,勞力士研發出帶有這個結構的防水手錶後申請了專利,名字就叫做蠔(Oyster)。
蠔式表被研發時,目標很明確,要牛掰的防水、防塵效能。那麼就要著眼於手錶的表鏡、錶殼、後蓋以及錶冠這些接合處,想辦法讓這些活動的部分減少可能的縫隙,使得機芯能在一個密封性絕佳的環境裡不受干擾地工作。
於是,勞力士發命了“鎖底,鎖把,鎖圈”。以前的手錶,底蓋都是壓進去的方式與錶殼合體的,蠔式表就改成了旋入式,類似螺絲擰進螺母那種嚴絲合縫;插入式的錶冠也改成了旋入式的;此外,以前很多手錶的表耳都是焊接在表頭上的,勞力士覺得這樣不夠堅固耐用,就將表耳和表頭做成了一體式,一次切割成型。
總之,最後做出來的表,表背和表鏡都是鼓起來的,有點像蠔,於是申請專利時候就用了這個名字,也用蠔的堅固來形容表的堅固。
現在所認為的勞力士的一些典型設計細節,比如後蓋上的一圈齒,以及表面的“狗牙圈”(三角坑紋),其實最初都是用來方便做“旋進”而設定的槽。(當然現在狗牙圈就純粹是裝飾作用了,貴重金屬做的狗牙圈誰忍心用來跟工具對扣!)
“蠔式”代表了勞力士對手錶效能的高標準要求,雖然蠔式結構在這麼多年裡有各種調整和演變,比如底蓋不再鼓出來,但其防水防塵效能在行業裡一直領先。
所以,蠔式表並不是指某一款表。勞力士所有的手錶都沿用了蠔式結構,本質上都是“蠔式表”。
PS:當然勞力士有多不同功能、不同設計的系列,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們也會注意到,最最入門的基本系列名字就叫“蠔式恆動系列”,這確實迷惑了很多人,以為只有這個系列是蠔式表,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我想,只是因為這個系列太入門了、太基礎了,品牌不好起名字,就乾脆大繁至簡,把看門技術的名字放在這個系列上了,從銷售角度來說,也是為這個在勞力士內部看起來“弱”一點的系列做一個加成罷了。
最後,“恆動”指的是機芯為自動上鍊機芯。“蠔式恆動系列”這個系列的名字,也是夠坦白直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