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79542670996

    “走近你生怕離去,遠離你時時想起”。

    就這麼一段話,用在當下的軟體眾包行業比較恰如其分。

    軟體眾包的名詞在中國的踐行,有不下10年的歷史,這一過程中,很多先行者倒下,沒倒下的也都是過的不舒服。

    國內的軟體眾包行業平臺之多,不下20家,各種模式、各種背景的都有。

    it外包組織:解放號;

    程式設計師的集中的論壇:csdn也有過眾包、開源中國眾包、碼市,

    還有垂直招聘:拉鉤的大琨;

    還有豬八戒、雲沃客、威客網......

    為什麼軟體行業的眾包不好做,而物流類眾包,任務型眾包就比較好做?

    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模式的問題。

    人的問題:眾包要把大專案分成小專案,小專案分成任務節點來交付,誰來處理系統架構,誰來拆分任務呢?做軟體都知道,沒個高手是不行的。什麼樣的高手可以幹這個事情,怎麼也要獨當一面的程式設計師才可以嘗試,我這裡說的是嘗試而不是勝任。這樣的人最符合的是架構師,但是架構師一個公司能有多少,一個外包公司的架構師能有多少。如果軟體眾包平臺能請的起這樣的人,人家還不願意來呢,因為你的平臺不是做研發的架構師的嚮往所在,他們嚮往的是研發中心,嚮往的是BAT,這樣的人不一定能養得起,養的住。

    模式的問題:軟體眾包平臺需要什麼樣的模式,因為很多平臺沒搞明白,最終死的死殘的殘,最近四川有個叫什麼猿團的,CEO跑路了,也是什麼深度參與,技術入股的模式,最終錢燒的差不多了,白玩了。多數軟體眾包平臺還是個菜市場,中介平臺,根本談不上任何的服務,平臺很多的所謂的專案經理,其實不過是工作2年都不到的菜鳥,讓這些人去管理專案,結果可想而知。有人說中介模式有什麼不好?是的,中介模式也是個方向,但是我們是軟體行業,不是綜合性的,不是豬八戒。有多少踐行者已經走過這條路,太多太多了,只收個10%的費用不足以盈利,並且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軟體訴求的,所以你的量始終是個問題,中介這條路會走的很艱難。有服務的、有價值的服務才能被 企業所認可,先不要把自己想象成眾包,眾包也是外包的一個變體。先做好一個外包團隊,在去想眾包的事情,要能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讓客戶認可你,然後透過部分任務,部分編碼工作透過眾包模式實現,在專案交付的時候,我們在和客戶進行復盤,我們是透過一部分外包,一部分眾包幫你實現的這個系統的。我想這個時候,你在把你的價格優勢、你的種種和客戶一一道來,我想客戶是會認可你的。

    環境問題:為什麼美國的自由職業者的比例很高?這個我個人認為,人家的福利制度要好與國內,所以才會有很多的自由職業者,會沿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在中國,你只有收入有波動或者是某一個突發性事件,你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就會迫使你去找份工作,老老實實上班,所以在中國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不容易,軟體眾包平臺上的開發者多數還是 有穩定工作,透過犧牲休息時間或者是過往專案經歷來交付專案賺取外快的。

    什麼樣的軟體眾包模式在中國行得通?這是個大的超出我的能力範疇的一個話題,但是文章已經寫到這裡了,我還是表達一下我的想法與思路:

    2、還有種腦洞大開的想法,能傍大款,可以有這麼個軟體平臺,集中所以遠端工作的基本工具,然後專門為特定的客戶服務,比如一些電力、能源、銀行提供服務的,這種服務是專項的,平臺只為某幾個客戶服務,平臺承諾開發者每年的收益,開發者承諾遠端辦工的固定時間。這種比較理想化,但需要有人去嘗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飽經風霜的大樹寫一段話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