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160967898308
-
2 # 依家仲
喝水雖然人人會,但如何喝水才算“科學”? 喝水在“保健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學地”根據人體的生理要求來安排每天喝水的數量、時間和方法。這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關係。 人們喝水,一般常根據是不是口渴了而定,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口渴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體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樞神經發出要求補充水分的訊號。口渴後才喝水,等於泥土龜裂了才灌溉,不利於植物的生長一樣。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體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經過呼吸道、大小便、面板等)約為2500毫升,除了體內物質代謝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應從飲食中補充2200毫升,才能達到平衡。 這2200毫升的水應該怎樣科學地補充到人體中去呢? 扼要地說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時有湯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說早、中、晚三餐之前約一小時,應該喝一定數量的水。因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來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膽汁、胰腺液、腸液)每天分泌的總量達8000毫升左右。飯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只停留2至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入血液,一小時左右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證分泌必要的、足夠的消化液,來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同時又可以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飯前補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為睡了一夜,時間較長,人體損失水分較多,早上醒來,多飲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溫開水 空腹喝水宜用溫開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飲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漿、雞蛋等補充營養不應在空腹時食用,而應放在進餐時或進餐後再吃。天熱多汗,應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後應補充一些極淡的鹽水。 進餐喝湯水 助溶解食物 濃茶和鹽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為濃茶有利尿作用,影響人體水的平衡,會引起細胞脫水。鹽即氯化鈉,由於細胞內含鈉量很低,當我們喝了鹽水以後,鹽水能進入血液和組織,卻不能進入細胞,過濃時反而引起細胞脫水,這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 另一方面,為什麼進餐時要有湯有水呢? 因為,進餐時喝一定數量的湯水,有助於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動時,將食物和胃液攪拌,進行初步的消化,並供應更多的水分,以有利於食物在小腸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時不補充適量的水分,當飯後胃液大量分泌時體液失水,勢必引起口渴。這個時候再喝水,就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還要因喝水過多而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回覆列表
同意樓上,先檢視一下是不是飲食的問題,特別是晚上那餐。調味清淡些對消化系統的負擔也小,也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吃太重口,尤其是太鹹,容易影響血壓啦。還有兩點算是補充吧。第一,最好的補水時機是在感受到乾渴之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少量、多次、慢飲。長時間有氧運動的時候,比如長跑,有經驗的運動員喝水是不斷地少量補充,而不是一次一大杯。等覺得特別口渴再喝已經有些晚了,因為口渴是脫水的前期症狀。所以題主可以嘗試一下吃完飯半個小時以後就開始慢慢喝水,喝到睡覺前兩三杯都不是特別大的問題,睡前再上個廁所。第二,留意一下還有沒有其他感覺,比如整個人比較緊張、難以放鬆,雖然很累但是也不是特別容易入睡,或者本身特別想吃鹹的(跟個人以往的口味相比)。如果出了半夜口渴以外還有這些問題,留心腎上腺疲勞的可能性。如果是腎上腺疲勞,那和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會有關係,多運動,保證睡眠,少喝咖啡,減少對著電腦的時間……這些籠統的健康生活方式,雖然現代上班族很難完全保證,我們還是要為了活得更好更長久而盡力去做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