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邁克爾康熙
-
2 # 孝陵衛小校
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孟母三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我們假設孟母沒有三遷,孟子可以成為亞聖嗎?
與這個問題相對的,還可以提一個問題:如果沙丘政變的是嬴政那麼秦國還會亡國嗎?
大家是不是開始遊移不定了呢?
好,那麼其實就是一個巧婦和有無炊米的問題。
就本問題而言,秦國統一天下是秦孝公變法以後的一個趨勢,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統一已經水到渠成。也就是說,秦國有統一六國的實力,秦國的統一是一個早晚的問題,秦始皇作為一個巧婦,用了10年完成這一壯舉。
如果換了別人,考慮的就是一個巧不巧的問題了,其實只要是智商正常,秦國不出現重大動亂,秦國的大業就不會受影響。
胡亥其實天性是聰穎的,不然他不會那麼受秦始皇的喜愛,在秦朝的歷史中,秦始皇的兒子有明確記載的就是扶蘇和胡亥,至少胡亥不傻,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秦亡以後,秦國的滅亡需要找一個責任人,通常大家認為秦始皇和二世要背鍋,秦始皇有統一天下的功業,對他的評價是功大於過。而胡亥的出現就是篡位,結局就是亡國,因此是一邊倒的否定。這存在一個後置性的評價,胡亥本人在歷史中是失真的,固然秦國覆滅胡亥有很大的責任,但也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
我們從殘存的點滴中看一下胡亥:
1、秦始皇命其跟隨趙高學習法律,大秦以法治國,扶蘇在秦始皇看來太過仁柔,有點“不類己”,因此胡亥也是被秦始皇寄寓希望的一位皇子。
2、在東巡途中,胡亥是秦始皇唯一準許隨行的一位皇子,足見對他的喜愛程度。
3、趙高專權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胡亥的隔離,朝政權都交給了趙高,胡亥只要享樂就夠了。對於師父而言,胡亥是信任的,對於拋開瑣事專心享樂而言,胡亥也是極其願意的。
4、當起義軍打到關中的時候,胡亥發現趙高對自己的矇騙,趙高開始慌了,害怕胡亥除掉自己,才決定發動政變殺死胡亥。可見胡亥在當時擁有很大的勢力,趙高並沒有一手遮天,最起碼胡亥對趙高是有防範的,這也說明胡亥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那麼胡亥固然比不上嬴政,他至少也有一定的巧勁兒,至少不是一個蠢婦。更重要的是,作為子楚的兒子,必然要經歷質趙、平定嫪毐、罷黜呂不韋、平定長安君成蟜的歷程,完不成這些步驟,就根本談不到統一天下的事情。如果能夠完成這些步驟,那麼作為子楚的兒子已經受到了磨礪,基本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政治才能,即便不能像嬴政一樣10年統一天下,也不會太差。
-
3 # 山林騰勝
不會。不要以為嬴政統一了天下,成功了,就覺得是個人就能做到。個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不會有“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的說法。嬴政繼位前他曾祖父秦昭襄王再次攻伐趙國失敗,他父親繼位後攻打魏國也失敗,當時秦國滅一國都不容易,別說滅六國了。從記載嬴政曾三次親臨前線督戰,可以折射出統一過程是險象環生,危機四伏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世上並沒有什麼水到渠成的事,更何況是滅國統一天下。胡亥不說有始皇帝一半的能力,就是能有子嬰的能力和意識,秦朝也會是另一種結局。從胡亥執政時期的所作所為,胡亥沒有做帝王的手段和格局。
回覆列表
歷史這個東西也不一定非得看他丟了江山就是他這個人的責任,肯定是很多年沒治裡好正好趕上胡亥了江山沒了,舉個例子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勤勤懇懇雖然算不上聖君,但是就給他的江山就是國庫空虛,連續天災,各地匪患無數,加上滿清最強的年代結果江山沒了,其實就是前一個皇帝責任一拍屁股死了他接著,說白了點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