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其病機為銅微量元素的代謝障礙,大腦基底節軟化和變性,以及角膜色素環(Kayser-Fleischer 環),肝硬化,血漿銅藍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是其主要臨床表現。

    目前國內外文獻報道肝豆狀核變性的流行病資料相差很大,過去報道人群中基因頻率(雜合子攜帶率)為1:200-1:400,患病率為0.5/10萬,近年來報道發病率為1:3000-5000,基因頻率為1:90-1:150,亦有報道稱,目前該病患病率為0.5-3/10萬,且在一些近親結婚率高的地區,肝豆狀核變性疾病的發病機率較高。中國肝豆狀核變性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發病率無系統報道,1980-2006年間,全國報道病例達8000例之多,遍及全國各地,為成人遺傳性肝病中較為多見的疾病。

    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發病年齡為5-25歲,5歲前基本不會出現症狀,偶有在40-50歲或老年時才發病,一般而言,臨床上很少見到年齡低於5歲的肝豆狀核變性患者或大於40歲的肝豆狀核變性患者。年齡分佈是該病的重要特徵,有助於診斷,約有30%左右的患者以神經系症狀為初起表現,10%左右患者初起時表現為肝病症狀,以精神症狀為初起表現的約10%左右,繼發於肝病的血液系統症狀(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的降低)或內分泌系統症狀為初起表現的約為12%左右。

    目前國內對於肝豆狀核變性變性的治療方式較少,主要以排銅療法(青黴胺、恩曲丁等)、抑制銅吸收、肝移植、低銅飲食等對症治療為主。

    本病預後取決於發病的輕重程度及診斷和治療是否及時,若患者僅有慢性肝炎表現,經積極治療後除少量患者外,大多有明顯好轉;若患者沒有運動障礙、癲癇等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可用青黴胺治療,且效果較好,若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失眠、偏頭痛、癲癇、肌張力增強等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常常提示預後不佳,特別當患者出現肌張力障礙症狀時,則死亡率較高。若患者出現偏癱、偏盲、偏身感覺缺失的三偏體徵,則提示其基底節區發生了病變,此時即使積極治療也尚不能逆轉病情,死亡率極高。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臟的衰竭和繼發的各種感染是肝豆狀核變性的主要致死原因。

    本期答主:戚宇琪,醫學碩士

  • 2 # bigbigworld190

    這個病好可怕,不死的癌症,有錢就可以活,沒錢,就等著變殘,後面再慢慢被折磨而死!治療費用很高,畢竟咱們的醫療不免費,醫院的過度醫院,這個病是罕見病,各個醫生拿病人當試驗品!後期費用很高,安徽有一家醫院是治療這個病的權威,一個月的治療費用二萬,剛確診的病人需要治療三個月,就是六萬,加上吃藥的錢就是八萬,症狀越多費用越高,八萬是最基本的治療費用啦!是不是比癌症還要可怕!兩年沒進行排銅治療,這個醫院就不提供藥品郵寄了,像個吸血鬼一樣希望國家可以儘可能的幫這些患者帶來希望,因為只有國家出面才能解決資金的問題,希望早日實現免費醫療,讓肝豆的患者帶來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越獄怎麼進去安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