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草堂
-
2 # 軒轅境飛
魯迅與顧頡剛一案屬於個人恩怨。當年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出版,被陳西瀅指責是抄襲日人鹽谷溫的作品,而魯迅得到的訊息是陳的證據從顧那裡得來,後有顧頡剛的女兒顧潮女士為其父辯解,但未能證實顧氏的清白,當然,魯迅也沒有提舉證人,或指出顧為陳西瀅提供證據。後來鹽谷溫的《支那小說史》中文譯本出版,洗清了魯迅的冤屈,但二人的樑子到底結下了。由於魯與顧都未在生前明提此事,兩人的恩怨的緣起也成了文壇的一樁迷案。
-
3 # 月上柳梢頭65814648
華人的民族性很特別,其語言的豐富和尖刻是世界之最,如果用語言羞辱某一個人,會集盡最惡毒之表達方式比如:打倒某某,在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從語言和宗教理念上去理解,你這一世已打倒了他已達目的該夠了吧?不行!還不痛快,已打倒了你,還要用腳踩上去加重已倒下人的痛苦,注意了這還沒解恨,中國是信佛的國度,所以還要咒你在未來世,也永遠不的翻身再投胎去做個人,這種表達方式幾千年來一直存在歷代王朝官方和民間。
中外對比下罵人或互掐方式,遊行中;中國會喊出口號,打倒美帝國主義!這是讓別人倒下消滅死去的意思,而美華人遊行抗議則是喊:抗議政府怎樣怎樣;或是反對某某等比較溫和語表達,即便是西方人要發動對敵方的身體消滅行動,其表達的語言也基本會是:我 將以上帝的名譽對某某採取行動予以打擊、攻擊或懲罰,西方人官方表達憤怒和不滿多半用:感到非常遺憾、震驚或不可饒恕等等。
以上說明,就可理解魯迅為何去罵某某人殘缺,既然是罵,就是要罵到別人痛點上,讓別人精神產生痛苦,這在中國整人招數上算是輕的了,只能這樣去理解魯迅罵人是基於我們的民族特性。
對於這樁歷史疑案,其實,內情很是複雜,牽扯的人物,事情也非常的多,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交代清楚的。這裡筆者,暫用三言兩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年輕的一輩,交代一下。
知道內情的前輩,就可繞道而行了,這裡不做太多的觀點詮釋。
先說,顧頡(斜音)剛是誰?,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民俗學家,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這是某度上的官方介紹。
多了不說,再有,他是魯迅先生的晚輩,也是,胡適先生的學生。
關於魯迅先生與胡適,還有徐志摩的關係,我想,各位小夥伴都略有了解吧!
一句話,互相看不上,除去文人相輕的文人天性因素以外,最主要的,是魯迅做為實踐派的代表,本就,看不慣胡適、徐志摩這些,留洋歐美的“學院派”。
這裡多說一句:看了一篇專門介紹魯迅與胡適的文章,說的很中肯,具體記不得,大意還能想起:魯迅先生,是專門找人性的弱點,批判人的劣根性,所以給人的感覺,痛快;胡適先生,則是專門研究制度的問題,尋找制度的方向,因此讓人聽著,執拗。
總之,兩位都是文壇大家,也都有各自的缺點,但都在為中國的未來,在探索著前進的道路。
不說了,要不又囉嗦了。
收回話題,魯迅先生,之所以對這個文壇對手的徒弟,看不上,就是因為當年有名的“鹽谷一案”,有興趣的可以網度一下。
大致就是,當年魯迅先生,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當時胡適一派,都認為先生是,抄襲的日本文史學者,鹽谷溫的《支那文學概論講話》。顯然,做為胡適的得力弟子,顧頡剛也被牽扯其中。
當然,時間是公正的,一切詆譭,終將淹沒於歷史長河。
好啦,關於事情的來龍去脈,簡單介紹到這裡。如今,一個世紀已經過去,每一位曾為中國未來奮鬥過的文人志士,也都得到了公正客觀的評價。
我等晚輩,別再糾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