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州歐巴

    這種現象叫完形崩潰。

    腦內的神經元將長時間看過的東西預設看成為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將雲或者牆上的汙漬看成人臉就是腦內的“面部”神經元產生了反應,不自覺地將其認成了人臉。另外,腦內也有類似面部神經元的漢字神經元,長時間看一個漢字,漢字神經元就會產生疲勞,便會影響感官機能,這時熟悉的字,人也會對其形態產生懷疑而覺得不像甚至變得不認識了,這就是完形崩潰。

  • 2 # 河北薛之謙

    這種情況一般人都有過,如果試圖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去解釋,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應該是人的感覺和知覺的區別,人們感知事物,有感覺和知覺的區分,感覺直接訴諸感官,而知覺則有主觀經驗的整體參與。

    人們感知漢字,主要是透過視覺感官,而當我們平時讀書寫字看到漢字時,我們的知覺在發揮作用,知覺的整體性、恆久性、理解性等會趨向把這個漢字作整體的理解,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在頭腦累積的知識經驗,以及關於這個字的長久記憶被提取,在理解的層次上對這個漢字作解釋和說明,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很容易的認識它,這個認知過程是個自動化的過程,其本身不需要我們意志的努力。

    而當我們著力的去看一個熟悉的漢字,或者看不認識的漢字,這個時候,我們的知覺被推後,我們用視覺感官去感覺一個漢字,注意集中,對漢字的反映以純粹視覺畫面的形式傳達給大腦,而沒有知覺的參與時,就會產生一種“至親而疏”的現象,即產生一種陌生感,實事上只是感覺與知覺的暫時脫節,因為當我們調轉註意再來看這個字時,這種感覺一般就會消失。

  • 3 # 不吃腸的大腸

    這種情況還蠻多見的~像是小學的時候抄生字都要抄七八遍嘛,然後抄到最後就覺得不認識這個字了。

    科學的角度來說呢,這種情況叫做“語義飽和”,也叫作“完形崩潰”,柯南里有一集就提到了這個原理,截圖為證,指路tv版707集。

    劇情就不多說了,反正盯著下圖看上半分鐘,你應該也不認識“若”字了~~

    具體解釋一下“語義飽和”這個概念吧。

    首先呢,神經的飽和效應不只出現在視覺上,聽覺嗅覺味覺都會出現飽和現象。

    其實就是大腦神經元在短時間內被相同的東西反覆刺激,神經活動出現反應性抑制的現象。

    第二,具體到文字上,大腦在短時間內反覆的辨認同一個字,累了,疲倦了,崩潰了,不幹了。然後你就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不只是中文如此,其他國家的文字也都會出現“語義飽和”的情況,這個概念最早就是兩位外國心理學家提出的。

    第三,具體到中文,語義飽和的情況可能更復雜一點。

    因為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沒辦法像表音文字那樣直接拼讀。漢字更像是符號或者是畫,我們在看一個字的時候,是先get到它整體的字形,然後再去識別它的意思。至於構成漢字的各個部分和細節,我們並不會特別的關注。

    就像上面這張圖一樣……所以中國的心理學家也把這種現象叫做“字形飽和”,這應該是“語義飽和”在東方表意文字當中的表現形式吧。

    第四,不同的字,字形飽和or崩潰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漢字如果是左右結構,崩潰起來就會比囫圇著是一個整體的獨體字快一些。同樣是獨體字,筆畫多的崩潰起來更快,因為更容易被拆解出很多部分。不過即使是再難崩潰的漢字,一分鐘以內也會出現語義飽和的。

    比如大家可以試試下面幾個字,看看哪個先看到不認識??

    贊贊贊贊贊贊贊~贊字還認識嘛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女孩子,爸媽反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