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無名觀

    可以說沒有,因為道士要求山醫命相卜都要會,而武術是山和醫的基礎。

    也可以說有,道士要求只是要求,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在任何領域都有深入研究,一部分在武學上的造詣會比較高。比如武當山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當然,作為道人,這些都是術,不是最高追求。

  • 2 # 莫失雲間志

    如果問的是道教有沒有像武僧這樣的護教武裝,那在歷史上肯定是有的。

    最早出現的大規模道教組織是張角的太平道和張陵的五斗米教。太平道發動了差點推翻漢朝的黃巾起義,黃巾軍算不算護教武裝?

    五斗米道在三國時期長期割據漢中,連自己的政權都建立了,更不要說護教武裝了,這可比佛教武僧的規模和檔次判若雲泥之別了。

    《道德經》裡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意思是上天之道,是要把已經有餘的拿出一些來,去補給那些不足的。

    但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是搞的精英治國,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老百姓起來造反,或是嘯聚山林,最常用的口號就是“替天行道”。

    從這個角度講,波瀾壯闊、綿延不絕的農民起義中,力抗統治者的老百姓們,都是道教的“武僧”組織!

  • 3 # 上古真蟲

    武僧本是護法,就是護持佛法之人。誰要妨礙和尚宏法,武僧就會出馬。比如明朝嘉靖與隆慶年間,倭寇犯華,沿海人民無法安穩地吃齋唸佛,而兩個皇帝崇道,前者修煉房中術,已臻夜御十女之境,爽歪歪到六十歲才昇仙。後者繼續修煉房中術,但是自身功力不高,就是陽物沒有煉到吸水吐水到自如之境,於是煉得自己精元大損,六年就昇仙了。

    道士只有亂世下山,這種小亂未大亂的情況,他們通常不管,那時都在故宮服侍皇帝修煉房中術(比如邵元節、陶仲文之流),所以盛世和尚出世(算是盛世吧),寧波都督萬表在《海寇議》中雲:“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進犯杭州。少林武僧教練月空法師親率30餘少林僧兵大破倭寇。後因誤入敵軍埋伏,全體陣亡。少林方丈聞訊後又攜百名僧兵,口宣佛號棒殺倭寇上千人。是年六月上旬的一戰,少林武僧以區區數十人一舉痛殲倭賊百餘人,在翁家港、白沙灘戰役中,少林僧兵更將入侵的250多名倭賊斬盡殺絕一個不留……”於是沿海人民又能安心地吃齋唸佛啦。

    道教根本不需要護法,只要抓住皇帝的長生與房中兩樣需求,皇帝就是道教護法。

    歷史不是小說家言,當我看到《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時當場就涼了半截:“張三丰,遼東懿州人……”遼東是滿州發祥地,當時蒙古打敗滿州祖先“大金”,懿州算是真正的蒙古地盤,大金1234年滅國,張三丰1247年出生,張三丰是實打實的蒙古人。

    後來我看到張三丰的《無根樹》時又涼了半截,加上上次半截,全身冰涼,三觀盡毀,金庸塑造的“老道生平,專殺韃子”的神仙形象轟然坍塌,這次不是人設坍塌,而是實錘。

    《自題無根樹·賣花聲》

    無根樹下說真常,

    六道含靈共一光。

    會得威音前後事,

    本無來去貌堂堂。

    明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中和節大元遺老張三丰自記於武當天柱峰之草廬

    還有《自題敕封通微顯化真人誥命後跋》之中也自稱“大元遺老”。“通微顯化真人”是明英宗給他的封號,他寫此跋來明志,並在文中大罵邵元節、陶仲文這些道士“均系阿比宵小,設詭貪奸,妄稱法師,普號真人,氾濫無涯”,這是羞與此等大明道士相提並論為“真人”,而且表示“決不受此誥也”,並且署名“大元遺老三豐道人書”以明愛國之志。

    歷史的殘酷可見一斑,不以世人的意志為轉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撲克牌數字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