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屬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稱為松脂。從化學組成來看,松脂主要是固體樹脂酸溶解在萜烯類中所形成的溶液。松脂被加工後,揮發性的萜烯類物質稱為松節油,不揮發性的樹脂酸熔合物稱為松香。松脂剛從松樹樹幹的樹脂道流出時,無色透明,其萜烯含量可達36%。在與空氣接觸後,萜烯揮發很快,同時樹脂酸呈結晶狀析出,松脂本身逐漸變得濃稠,呈蜂蜜狀的半流體。從林區送到工廠的松脂,常常含有各種機械混合物,包括松針、樹皮、木片、昆蟲和灰塵等。馬尾松松脂一般組成為:
松香 72—75%
松節油 16—20%
水分 4—6%
雜質 0.05—0.3%
松脂靜置時,樹脂酸的結晶從松脂中析出下沉。上層常呈現一層黃色的液體,它是由液體萜烯和一些難於結晶的物質組成。上層液體中松節油含量可達50%,其他的物質主要是氧化樹脂酸。
如果松脂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松節油逐漸揮發、氧化,並將部分氧轉給樹脂酸,松脂顏色變黃而乾涸,這種松脂通常稱為“毛松香”。毛松香加工時得到的松香、松節油產量和等級都要降低。因此,採得的松脂應及時加工,以保證松香、松節油的品質。
松脂的用途是經加工除去雜質,並用蒸餾的方法,生產出合格的松香、松節油產品,這兩種產品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華南農業大學 陳尊典)
為什麼松樹能產生松脂?
松樹能產生松脂是因為它的木質部具有一種特有的結構,稱為樹脂道。樹脂道有縱生、橫生兩類。在與樹幹相垂直所鋸成的橫切面上,用肉眼或放大鏡仔細觀察,在邊材的晚材部分,可以看到許多淡黃色或白色的小點,其形狀如針孔,單個為主,偶有成對;在剝去樹皮的樹幹表面上或在樹幹的弦切面即與木射線垂直並與年輪成切線相切的平面上,樹脂道就成為褐色的線條,這類樹脂道與樹幹主軸平行,稱為縱生樹脂道。在木射線中,與樹軸成輻射狀排列,在木段表面或弦切面上觀察即為帶褐色的斑點,在徑切面即透過髓心與木射線平行,與橫切面成直角所鋸成的平面上是一些淺棕色的線條,這類樹脂道稱為橫生樹脂道。縱生、橫生樹脂道在木質部互相連線溝通,形成樹脂道系。因此採脂時只須割傷樹幹表面,即可使離得較遠的木質部中的松脂分泌出來。
松樹還有這樣的特性,在採脂時或松木受到其他機械損傷、菌類侵害、嚴寒與乾旱脅迫等都可形成受傷樹脂道。在採脂傷口的上方和下方沿著割面的一條垂直線形成了大量的受傷樹脂道。受傷樹脂道與樹脂道系相連線,在松脂分泌上有很大作用。受傷樹脂道的增加促進了採脂時松脂產量的提高。
在顯微鏡下觀察松木的切面時,可以看見樹脂道是由3—4個泌脂細胞的側壁互相緊挨圍成一個孔道所構成,松脂貯藏在其中。
松脂的形成,一般認為松樹葉子中的葉綠體在日光照射下,吸收和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葉綠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從周圍環境中所獲得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於能量的有機化合物即糖和蛋白質等,同時放出氧氣。松樹透過光合作用形成糖類,再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透過一系列中間產物,在木質部的分泌細胞中形成松脂。
松脂由分泌細胞透過細胞壁滲入樹脂道中,當樹脂道在充滿松脂的情況下被割破時,松脂便從樹脂道的割口處流出來。由於分泌細胞的膨脹,使樹脂道口收縮,松脂流量減少,再加上松脂中的松節油揮發,導致松脂幹固,堵塞樹脂道口,松脂便停止流出。分泌細胞又開始形成新的松脂,並重新充滿樹脂道。當再次割破樹脂道時,松脂又源源流出來,如此往復有節奏地採割松脂,這就是松樹能不斷產脂的原因。
松屬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稱為松脂。從化學組成來看,松脂主要是固體樹脂酸溶解在萜烯類中所形成的溶液。松脂被加工後,揮發性的萜烯類物質稱為松節油,不揮發性的樹脂酸熔合物稱為松香。松脂剛從松樹樹幹的樹脂道流出時,無色透明,其萜烯含量可達36%。在與空氣接觸後,萜烯揮發很快,同時樹脂酸呈結晶狀析出,松脂本身逐漸變得濃稠,呈蜂蜜狀的半流體。從林區送到工廠的松脂,常常含有各種機械混合物,包括松針、樹皮、木片、昆蟲和灰塵等。馬尾松松脂一般組成為:
松香 72—75%
松節油 16—20%
水分 4—6%
雜質 0.05—0.3%
松脂靜置時,樹脂酸的結晶從松脂中析出下沉。上層常呈現一層黃色的液體,它是由液體萜烯和一些難於結晶的物質組成。上層液體中松節油含量可達50%,其他的物質主要是氧化樹脂酸。
如果松脂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松節油逐漸揮發、氧化,並將部分氧轉給樹脂酸,松脂顏色變黃而乾涸,這種松脂通常稱為“毛松香”。毛松香加工時得到的松香、松節油產量和等級都要降低。因此,採得的松脂應及時加工,以保證松香、松節油的品質。
松脂的用途是經加工除去雜質,並用蒸餾的方法,生產出合格的松香、松節油產品,這兩種產品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華南農業大學 陳尊典)
為什麼松樹能產生松脂?
松樹能產生松脂是因為它的木質部具有一種特有的結構,稱為樹脂道。樹脂道有縱生、橫生兩類。在與樹幹相垂直所鋸成的橫切面上,用肉眼或放大鏡仔細觀察,在邊材的晚材部分,可以看到許多淡黃色或白色的小點,其形狀如針孔,單個為主,偶有成對;在剝去樹皮的樹幹表面上或在樹幹的弦切面即與木射線垂直並與年輪成切線相切的平面上,樹脂道就成為褐色的線條,這類樹脂道與樹幹主軸平行,稱為縱生樹脂道。在木射線中,與樹軸成輻射狀排列,在木段表面或弦切面上觀察即為帶褐色的斑點,在徑切面即透過髓心與木射線平行,與橫切面成直角所鋸成的平面上是一些淺棕色的線條,這類樹脂道稱為橫生樹脂道。縱生、橫生樹脂道在木質部互相連線溝通,形成樹脂道系。因此採脂時只須割傷樹幹表面,即可使離得較遠的木質部中的松脂分泌出來。
松樹還有這樣的特性,在採脂時或松木受到其他機械損傷、菌類侵害、嚴寒與乾旱脅迫等都可形成受傷樹脂道。在採脂傷口的上方和下方沿著割面的一條垂直線形成了大量的受傷樹脂道。受傷樹脂道與樹脂道系相連線,在松脂分泌上有很大作用。受傷樹脂道的增加促進了採脂時松脂產量的提高。
在顯微鏡下觀察松木的切面時,可以看見樹脂道是由3—4個泌脂細胞的側壁互相緊挨圍成一個孔道所構成,松脂貯藏在其中。
松脂的形成,一般認為松樹葉子中的葉綠體在日光照射下,吸收和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葉綠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從周圍環境中所獲得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於能量的有機化合物即糖和蛋白質等,同時放出氧氣。松樹透過光合作用形成糖類,再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透過一系列中間產物,在木質部的分泌細胞中形成松脂。
松脂由分泌細胞透過細胞壁滲入樹脂道中,當樹脂道在充滿松脂的情況下被割破時,松脂便從樹脂道的割口處流出來。由於分泌細胞的膨脹,使樹脂道口收縮,松脂流量減少,再加上松脂中的松節油揮發,導致松脂幹固,堵塞樹脂道口,松脂便停止流出。分泌細胞又開始形成新的松脂,並重新充滿樹脂道。當再次割破樹脂道時,松脂又源源流出來,如此往復有節奏地採割松脂,這就是松樹能不斷產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