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小汀
-
2 # 黃宇芬
詩人寫此詩正是春天身陷安祿山叛軍佔領下的長安。山河依舊,國破家殘,花鳥無情亦為之悲苦。寫離亂情景,憶念故國之情合有表示不在的朝為官之意。l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真摯自然。
-
3 # 週週老師講作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是杜甫寫的一首詩,前四句是感嘆城春的敗落,後四句是心念親人的境況。
這首詩寫於公元756年,寫的是“安史之亂”期間的長安城。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逃亡四川,7月,太子李亨繼位,杜甫聽聞將家屬安置在都州,隻身投奔朝廷,結果在路上被叛軍抓獲,押至長安,因他官職卑微才沒有獲罪,身處淪陷區長安的杜甫目睹長安城裡敗落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春望》。感嘆國難當頭時的悲情和擔心家人的憂思。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矛盾和階級矛盾。唐玄宗末年,他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權傾天下,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奸臣當道也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楊國忠和安祿山的權利之爭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
4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這句詩出於杜甫的《春望》,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安史之亂時杜甫被叛軍抓獲時期所寫,原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大意是:長安雖被破,但大好河山依然還在,只是少有行人,古城的春天草木己長得深。花都開起來了,然而感傷時事,看到盛開的花朵不禁使人掉淚。鳥雀仍然在啼喚呢,可是怨恨別離聽見鳥雀啼喚的時候反而覺得傷心。戰爭一直還沒有停息,接連著己度過兩個年頭的三月。在這樣的日子裡,如能得到一封家書,真的能抵得上萬兩黃金。歲月催人,這滿頭白髮越搔爬越感到稀少,稀少得簡直都要插不住了那根髮簪!
安史之亂,中原失馭,兩京論陷,民族危亡,生靈塗炭。杜甫在這場大變亂中飽經憂患,先是被叛軍虜去,囚禁在長安,後逃出去投奔唐肅宗,欲報國效力,終因忠直而不見容,被放逐而去。這期間,杜甫到處奔波,顛沛流離,耳聞目睹了戰亂帶給人們的災難與痛苦。這期間他還寫下了《三吏》,《三別》等名篇,內容豐富,真實而深刻地表現了那個時代,勝過了史家的簡略記錄。
回覆列表
這是杜甫的《春望》作於安史之亂時期。 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了安史之亂,次年六月叛軍攻陷了潼關,唐玄宗倉皇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為唐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去投奔肅宗,不料被叛軍所抓,因為官職不高,才沒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杜甫在長安,親眼目睹了安史叛軍的殘暴,滿目淒涼,烽火狼煙,生民百餘一。杜甫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雖然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身歷逆境的杜甫,思家之情更切,於是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寫下了這首《春望》。 表達了愛國之情。 附: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