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至今,二十多年都是和爸媽一起過年,相對那些在外地上班,甚至已經成家的人而言,過年要考慮:回不回家,如何回家,甚至是回誰家。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沒有什麼意外的情況,都是規規矩矩回家過年。
至於題目提及的年味,可以說是“與年俱減”,今年似乎到達了最低點(當然可能明年更低)。
小時候過年,那時候還住在平房,街坊鄰居相互之間都很熟悉,過年這幾天街道會組織一些人,走街串巷的跳秧歌,遊船,而我會在人群中鑽來鑽去,看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扭來扭去的“舞姿”,還會和小夥伴們在院子裡放炮,那時候的炮仗可以插在雪中,拿在手中,甚至會點燃後扔進井蓋裡;在鄰居家串來串去,每一家的美味都無法逃脫我們這群“小崽子”的饞嘴;那時候的壓歲錢相對現在少得可憐,家裡人給個50,100都是“鉅款”,鄰居家能給個10塊,都能炫耀好久。
後來搬家到了樓房,鄰居之間很少見面,最多是打個招呼,點個頭而已。即使知道隔壁家有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也很少有一起玩耍的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扭秧歌的這樣慶祝形式早已銷聲匿跡。過年都會去各自的老人家裡,鄰居之間就更不會走動了。逐漸的,過年放炮的越來越少,更多的,可能是為了證明過年,才放一掛鞭炮。
最近幾年,響應國家政策,過年幾乎都不放炮了,直到今年,天津市行政區域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樣看來,好像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看一看“可有可無”的春晚,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今天”是大年三十啊!如果想感受到一絲當年的年味兒,需要在特定的時候,走出門去,來到古文化街,楊柳青這些地方,才能看到傳統的表演。久而久之,也就磨滅了走出去的衝動。取而代之的,是朋友,親戚之間的一通影片電話,相互的問候,有些人可能見一面是那樣“容易”,卻也是那樣的“困難”。
回顧這些年的所謂“年味兒”,似乎越來越淡了,甚至漸漸地已經快要忘掉“過年”。
從出生至今,二十多年都是和爸媽一起過年,相對那些在外地上班,甚至已經成家的人而言,過年要考慮:回不回家,如何回家,甚至是回誰家。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沒有什麼意外的情況,都是規規矩矩回家過年。
至於題目提及的年味,可以說是“與年俱減”,今年似乎到達了最低點(當然可能明年更低)。
小時候過年,那時候還住在平房,街坊鄰居相互之間都很熟悉,過年這幾天街道會組織一些人,走街串巷的跳秧歌,遊船,而我會在人群中鑽來鑽去,看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扭來扭去的“舞姿”,還會和小夥伴們在院子裡放炮,那時候的炮仗可以插在雪中,拿在手中,甚至會點燃後扔進井蓋裡;在鄰居家串來串去,每一家的美味都無法逃脫我們這群“小崽子”的饞嘴;那時候的壓歲錢相對現在少得可憐,家裡人給個50,100都是“鉅款”,鄰居家能給個10塊,都能炫耀好久。
後來搬家到了樓房,鄰居之間很少見面,最多是打個招呼,點個頭而已。即使知道隔壁家有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也很少有一起玩耍的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扭秧歌的這樣慶祝形式早已銷聲匿跡。過年都會去各自的老人家裡,鄰居之間就更不會走動了。逐漸的,過年放炮的越來越少,更多的,可能是為了證明過年,才放一掛鞭炮。
最近幾年,響應國家政策,過年幾乎都不放炮了,直到今年,天津市行政區域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樣看來,好像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看一看“可有可無”的春晚,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今天”是大年三十啊!如果想感受到一絲當年的年味兒,需要在特定的時候,走出門去,來到古文化街,楊柳青這些地方,才能看到傳統的表演。久而久之,也就磨滅了走出去的衝動。取而代之的,是朋友,親戚之間的一通影片電話,相互的問候,有些人可能見一面是那樣“容易”,卻也是那樣的“困難”。
回顧這些年的所謂“年味兒”,似乎越來越淡了,甚至漸漸地已經快要忘掉“過年”。